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财务会计
B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量。 2× 19年 9月 20日 B公司与 M公司签订销售合同:由 B公司于 2× 20年 3月 3日向 M公司...
B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量。 2× 19年 9月 20日 B公司与 M公司签订销售合同:由 B公司于 2× 20年 3月 3日向 M公司...
admin
2020-12-24
35
问题
B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量。 2× 19年 9月 20日 B公司与 M公司签订销售合同:由 B公司于 2× 20年 3月 3日向 M公司销售笔记本电脑 1 000台,销售价格为每台 1.2万元。 2× 19年 12月 31日 B公司库存笔记本电脑 1 200台,单位成本为每台 1万元,账面成本为 1 200万元,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 0.95万元,预计销售税费每台为 0.05万元。假定 B公司的笔记本电脑以前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不考虑其他因素, 2× 19年 12月 31日 B公司的笔记本电脑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为( )万元。
选项
A.1180
B.20
C.0
D.180
答案
B
解析
销售合同约定数量 1 000台,其可变现净值 =1 000× 1.2-1 000× 0.05=1 150(万元 ),其成本 =1 000× 1=1 000(万元 ),未发生减值;超过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 =200× 0.95-200× 0.05=180(万元 ),其成本 =200× 1=200(万元 ),发生减值,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00-180=20(万元 )。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ac8KKKKQ
相关试题推荐
企业进行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时可以使用三因素分析法。下列关于三因素分析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成本-固定制造费
某公司生产单一产品,实行标准成本管理。每件产品的标准工时为3小时,固定制造费用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为6元,企业生产能力为每月生产产品400件。7月份公司实际...
甲公司采用标准成本法进行成本控制。某种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为3元/小时,每件产品的标准工时为2小时。 2019年9月,该产品的实际产量为100件...
以资源无浪费、设备无故障、产出无废品、工时都有效的假设前提为依据而制定的标准成本是()。A.基本标准成本B.理想标准成本C.正常标准成本D.现行标准
F公司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实际发生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是:材料费用按定额材料费用比例分配;生产工人薪酬和制造费用按实际生产工时分配...
逐步结转分步法与平行结转分步法相比,优点有()。A.能够提供各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资料B.能够加速成本计算工作C.能够简化成本计算工作D.能够为在产
下列分配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的方法中,能使某种产品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就是本月完工产品成本的有()。A.不计算在产品成本的方法B.在产品成本按年初数固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A.制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三项B.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时,产品成本与制造成本内容不一致C.直接
甲公司有供电、燃气两个辅助生产车间,公司采用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成本。 本月供电车间供电20万度,成本费用为10万元,其中燃气车间耗用1万度电;燃气车...
采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作为某一成本计算对象的批别,可以按以下方法确定的有()。A.同一订单中的多种产品B.不同订单中的同种产品C.同一订单中同种产品
随机试题
患者,男性。车祸伤,四肢厥冷,血压70/50mmHg,氧饱和度97%,双肺呼吸音
下列对治疗指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值越小则表示药物越安全 B、评价药物安全
设立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应至少拥有一个“必备投资者”,其应同时满足的条件有(
某社区居民委员会在社区的各个楼道里开展了不同主题的楼道文化建设,比如:社区融合主
下列不属于国家为保证学生的受教育权而做的努力有( )。
C
有关乳酸循环的描述,错误的是A.可防止乳酸在体内堆积B.最终从尿中排出乳酸C.使肌肉中的乳酸进入肝脏异生成葡萄糖D.可防止酸中毒E.使能源物质避免损失
一般情况下,按照应急预案的功能和目标,应急预案可分为( )。A.综合应急预案B.专项应急预案C.现场管理方案D.基本应急预案E.现场处置方案
货币市场基金是重要的现金规划工具之一,根据相关规定,货币市场基金不得投资于()。A:1年以内的银行定期存款、大额存单B:期限在1年以内的中央银行票据C:可转
董事会处在声誉风险管理的第一线,应当随时了解各类利益持有者所关心的问题,并且正确预测其对商业银行的业务、政策或运营调整可能产生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