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建筑工程
赖某(男)与李某(女)一直有不正当的通奸关系,后来李某为了保持家庭的稳定,欲断绝
赖某(男)与李某(女)一直有不正当的通奸关系,后来李某为了保持家庭的稳定,欲断绝
题库总管
2019-12-17
10
问题
赖某(男)与李某(女)一直有不正当的通奸关系,后来李某为了保持家庭的稳定,欲断绝与赖某的通奸关系。但赖某仍苦苦哀求,并多次去李某家纠缠。无奈,李某与其丈夫张某约定,如果赖某再来就打断他的腿。1998年3月7日晚8点左右,赖某又前来纠缠,当其走到李某家院内时,李某和张某手持木棒从房间冲出,将赖某按倒在地上,二人用木棒朝赖某腿部猛击,张某想起赖某以前与自己妻子的不正当关系,越打越气,便又朝赖某头部击打数下,致赖某头部大出血当场死亡。经法医鉴定,赖某右腿骨折。双腿几处皮下淤血,颅内出血,死亡的直接原因系颅内出血所致。问:李某与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并说明理由。
选项
答案
解析
(1)《刑法》第25条第1款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共同犯罪的主体条件。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可以是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也可以是两个以上的单位,还可以是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与单位。②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是指各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所谓共同犯罪行为,是指各犯罪人为追求同一危害社会的结果,完成同一犯罪而实施的相互联系、彼此配合的犯罪行为。这种犯罪行为包括了共同作为、共同不作为、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以及共同直接实行犯罪和存在分工的共同犯罪行为。③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即各共同犯罪人通过意思联络,认识到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决意参加共同犯罪,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④基于以上认识,下列几种情况均不能成立共同犯罪:第一,共同过失行为不构成共同犯罪。第二,间接正犯不认为是共同犯罪。第三,事后的帮助行为不构成共同犯罪。第四,超出共同故意以外的犯罪,不构成共同犯罪。在刑法理论上,这种情况称为“过限行为”。第五,同时犯不构成共同犯罪。(2)本案中,李某和张某有共同伤害赖某的故意;在客观上有共同的伤害行为,即各持木棒朝赖某腿部猛打的行为;也有伤害的结果,即赖某右腿骨折,双腿几处皮下淤血。因此李某和张某成立故意伤害罪的共同犯罪,对赖某的伤害结果共同承担刑事责任。但是,本案的最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张某明知用木棒击打被害人头部会产生致其死亡的危害结果,仍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这种故意的内容已超出了夫妻二人共同故意伤害的范围,属于过限行为,不构成共同犯罪,对赖某的死亡,张某应独立承担责任。总之,从全案分析可看出:整个案件前段是李某和张某二人共同犯罪,后段是张某自己构成单独的故意杀人罪。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b23CKKKQ
相关试题推荐
体内与维生素D合成无直接关系的因素是( ) A.血钙浓度 B.甲状旁腺素
某工厂,近来发现肺癌发病率有升高趋势。为了评价肺癌发生与该厂生产性有害因素的关系
男性,36岁,家庭装修工人,一次在油漆完地板后出现了兴奋,面部潮红,眩晕等酒醉样
分析体重与肺活量是否有相关关系要先绘制( ) A.因变量直方图 B.两个变
关于相关系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相关系数是用来说明两变量间相关关系
散点呈直线趋势,当X增加Y减小时,可初步判断两变量为( ) A.正相关关系
当相关系数为0时,则( ) A.两变量不存在任何关系 B.两变量存在相互关
关于等级相关,正确的是( ) A.等级相关系数反映的是两变量间的密切程度和方
分析相关系数时( ) A.根据|r|大小,可将两变量关系分为低、中、高度
厂的意义为( ) A.两个总体间的直线相关关系 B.x与Y的函数关系 C
随机试题
建筑工程中,不属于墙体主要材料的是()。 A.钢板 B.普通砖 C.砌块
某建筑的一层至三层为商场,四层至十七层为办公,地下一层为商场,地下二层部分为商场
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可将税收分为()。 A.直接税、间接税 B.中央税
在测试所选定控制的有效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与控制相关的风险,以下描述中错误的
某室外防水工程,施工期间室外平均气温-8℃。可选用的防水材料是()。
青春期生长发育特点不包括
咳嗽,痰多色白,质稠易咳,舌淡,苔白腻,脉滑,证属A.痰湿阻肺证B.痰热壅肺证C.风寒束肺证D.风热犯肺证E.热邪壅肺证
红参的特征是A.铁线纹B.珍珠点C.黄马褂D.朱砂点E.皮条须
甘味药有的功效是A.解表、开窍、行气B.收敛、固涩C.补益、和中D.软坚散结、润下E.清热、燥湿
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的尽可能描述内容A.患者疾病发病时间B.采取措施干预不良反应的时间C.患者用药记录D.药品不良反应动态变化的相关症状体征、检查及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