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金融经济
某商品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为15万平方米,容积率为3,开发建设成本为3500元/平方米(不含土地费用),土地费用为6000万元/公顷。该小区建成后可销售面积...
某商品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为15万平方米,容积率为3,开发建设成本为3500元/平方米(不含土地费用),土地费用为6000万元/公顷。该小区建成后可销售面积...
admin
2020-12-24
39
问题
某商品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为15万平方米,容积率为3,开发建设成本为3500元/平方米(不含土地费用),土地费用为6000万元/公顷。该小区建成后可销售面积为13万平方米,所在区域市场同类项目销售均价为8000元/平方米,销售税费率为销售收入的6.5%。房地产开发企业确定商品房销售目标总利润为1.2亿元,根据开发建设成本、目标利润以及所在区域市场同类项目销售均价,加权确定本项目销售均价为7980元/平方米。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若该项目按所在区域市场同类项目的销售均价销售,则项目建成后,实现项目盈亏平衡销售的条件为()。
选项
A.销售收入达到8.25亿元
B.销售量达到约11万平方米
C.销售税费率最高不超过25%
D.销售率达到约85%
答案
BD
解析
盈亏平衡分析数学模型的一般表达式为: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税金。该项目按所在区域市场同类项目的销售均价销售,即8000元/平方米。A项,如果要实现项目盈亏平衡销售,土地费用=6000×15÷3=30000(万元),开发建设成本=3500×150000=52500(万元)。0=销售收入-82500-销售收入×6.5%,得销售收入为8.82亿元。B项,销售量=销售收入÷8000,即销售量为11.03万平方米。C项,0=销售收入-82500-销售收入×销售税费率,因为销售收入最高为10.4亿元,所以销售税费率最高不超过22%。D项,销售税费率为6.5%时,销售量为11.03万平方米,销售率 =11.03÷13=84.8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cCbKKKKQ
相关试题推荐
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应考虑的因素有()。A:融资成本B:利率水平C:.人员结构D:企业盈利能力E:资本结构
在通信资费定价管制方法中,相对于合理报酬率管制,价格上限管制的优点有()。A:操作相对简单B:避免了对企业成本信息的详细检查C:对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了正向
下列定价方法中,属于需求导向定价的有()。A:目标利润定价法B:成本加成定价法C:差别定价法D:理解价值定价法E:边际贡献定价法
关于项目活动与项目生命周期的说法,正确的有()。A:项目的资源投入主要集中在项目的开发阶段B:项目团队的大部分工作和费用支出通常都发生在项目的实施阶段C:
邮政信函业务实行均一资费制的原因有()。A:信函重量轻,邮程远近对其成本影响小B:均一资费制可以简化计费手续C:信函使用的运递工具都一样D:均一资费制可
电信通信企业的成本特点有()。A:只有固定成本而没有变动成本B:固定成本比重大C:服务区域及用户密度对成本影响大D:单项业务成本核算困难E:没有原材料
下列定价方法中,属于需求导向定价的有()。A:目标利润定价法B:成本加成定价法C:差别定价法D:理解价值定价法E:边际贡献定价法
电信通信企业成本的特点有()。A:没有固定成本只有变动成本B:固定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大C:服务区域及用户密度对成本影响大D:单项业务成本核算困难E
各国电信法对互联互通主要规定以下()内容。A:互联互通的权利与义务B:互联范围C:互联费用D:纠纷处理E:互联协议
项目费用管理中成本控制的三个参数包括()。A:计划值B:进度偏差C:实际成本D:成本执行指数E:挣值
随机试题
哪种疾病一般不会出现鲜血便 A.结肠癌 B.直肠息肉 C.胃溃疡 D.肛
某街道辖区内有七八名复员军人处于安置后失业状态,他们表现出自信心低、自我封闭、不
企业集团通过()来实行专业化分工。
在学生学了有关货币、消费及投资理财的相关知识后,某思想政治课教师设计了一个项目评
下列关于承发包模式优点的说法中,属于平行承发包模式优点的有()。
张某14岁智力超群,大学二年级学生,张某因为有某项发明而与王某达成转让该发明的协
难度与区分度的关系,一般来说,较难的项目对高水平的受测者区分度(),中等难度
强心苷类所连的去氧糖有A:D-葡萄糖B:D-洋地黄毒糖C:L-夹竹桃糖D:L-木糖E:D-加拿大麻糖
适用于工期较短、工程量变化幅度不会太大的项目的合同方式是()。A.变动单价合同B.固定单价合同C.成本加酬金合同D.固定总价合同
地下矿山工作面风量,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时,每人每分钟供风量不少于( )m3。A.4B.3C.2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