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建筑工程
下列哪些项是实现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途径()A:协调城市发展、农业与自然保护用地之间的关系 B:优化城乡绿化开放空间系统 C:制定城市生态灾害防治技术措施 D:维
下列哪些项是实现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途径()A:协调城市发展、农业与自然保护用地之间的关系 B:优化城乡绿化开放空间系统 C:制定城市生态灾害防治技术措施 D:维
admin
2020-12-24
27
问题
下列哪些项是实现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途径()
选项
A:协调城市发展、农业与自然保护用地之间的关系
B:优化城乡绿化开放空间系统
C:制定城市生态灾害防治技术措施
D:维护生物栖息地的整体空间格局
E:维护生态过程和人文过程的完整性
答案
ABCE
解析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途径具体的出发点包括:(1)在土地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如何更有效地协调各种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如城市发展用地、农业用地及生物保护用地之间的合理格局。(2)如何在各种空间尺度上优化防护林体系和绿道系统,使之具有高效的综合功能,包括物种的空间运动和生物多样性的持续及灾害过程的控制。如何在现有城市基质中引入绿色斑块和自然生态系统,以便最大限度地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如减轻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量等。(3)如何在城市发展中形成一种有效的战略性的城市生态灾害(如洪水和海潮)控制格局。(4)如何使现有各类孤立分布的自然保护地通过尽可能少的投入而形成最优的整体空间格局,以保障物种的空间迁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5)如何在最关键的部位引入或改变某种景观斑块,便可大大改善城乡景观的某些生态和人文过程,如通过尽量少的土地,建立城市或城郊连续而高效的游憩网络、连续而完整的遗产廊道网络、视觉廊道的控制。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cbXQKKKQ
相关试题推荐
甲将闲置不用的工程设备出售给乙,双方约定3天后交付设备。次日,甲又将该设备卖给丙,并向丙交付了该设备。经查,丙不知甲与乙之间有合同关系。关于甲、乙、丙之间...
下列争议中,属于劳动争议范围的是()A.家庭与家政服务人员之间的争议B.个体工匠与学徒之间的争议C.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D.因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
某建筑公司的一处施工项目,地处东北,为了赶工期,在冬季户外零度以下期间连续施工3个个月,期间采取了相应的防冻措施。对户外人员也提供棉衣等物资,尤其对在户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发生变更,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B.双方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时建立劳动关系C.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须与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自()之日建立。A.订立劳动合同B.用工C.试用期满D.劳动者提供担保
《劳动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关于劳动合同的理解正确的是()。A.用人单位自合同成立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B.已建立劳动关系,应当白
除了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劳动报酬发生的争议外,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A.3个月B.6个月C.1年D.2年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全日制劳动动关系应当订立()A.书面劳动合同B.固定期限劳动合同C.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D.以完成一定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我国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的是()。A.施工单位与某个体经营者之间的加工承揽关系B.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C.
违约责任的形式有()。A.继续履行B.赔偿损失C.没收财产或抵押物D.采取补救措施E.支付定金
随机试题
10个月患儿,呕吐腹泻3天,每日呕吐7~8次、10余次水样便。查体:精神稍萎靡,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建设工程实体质量检查的内容包括( )。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千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
在西柏坡时期,党中央:①领导了解放区的土改运动;②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③组织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上述历史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③②
意见的“行文的灵活性”特征,表现在其行文方向可不相隶属。()
共用题干 男,46岁。饱餐后突发上腹部刀割样疼痛4小时,并很快弥散至全腹,疼痛呈持续性。查体: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阳性,肝浊音界缩小,移动性浊音阳...
有抗冻性要求的港口与航道工程混凝土,其细骨料中总含泥量(以重量百分比计)的限值应不大于()。A.1.0%B.3.0%C.5.0%D.8.0%
(2009年)某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其中关键线路有()条。 A.1B.2C.3D.4
脚手架定期检查的主要内容有()。A.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门洞桁架等的构造是否符合要求B.地基是否有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C.扣件螺栓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每年()为一个会计年度。A:1月1日至12月31日B:6月1日至次年5月31日C:2月1日至次年1月31日D:3月1日至次年2月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