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建筑工程
关于垫隔土工布加固地基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软基上垫隔土工布可使荷载分布均匀 B.所选土工布技术参数应满足设计要求 C.采用缝接法连接土工布时,粘结强度
关于垫隔土工布加固地基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软基上垫隔土工布可使荷载分布均匀 B.所选土工布技术参数应满足设计要求 C.采用缝接法连接土工布时,粘结强度
admin
2020-12-24
49
问题
关于垫隔土工布加固地基的说法,错误的是( )。
选项
A.在软基上垫隔土工布可使荷载分布均匀
B.所选土工布技术参数应满足设计要求
C.采用缝接法连接土工布时,粘结强度不高于土工布的抗拉强度
D.铺设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答案
C
解析
教材P19页 在软基上垫隔土工布可使荷载分布均匀;垫隔土工布加固地基应满足以下要求: (1)材料——土工合成材料应具有质量轻、整体连续性好、抗拉强度较高、耐腐蚀、抗微生物侵蚀好、施工方便等优点,非织型的土工纤维应具备孔隙直径小、渗透性好、质地柔软、能与土很好结合的性能。 所选土工合成材料的幅宽、质量、厚度、抗拉强度、顶破强度和渗透系数应满足设计要求。 (2)施工——1)在整平好的下承层上按路堤底宽全断面铺设,摊平时拉直平顺,紧贴下承层,不得出现扭曲、折皱、重叠。 在斜坡上摊铺时,应保持一定松紧度(可用U形钉控制)。 2)铺设土工聚合物,应在路堤每边留足够的锚固长度,回折覆盖在压实的填料面上。 3)为保证土工合成材料的整体性,当采用搭接法连接,搭接长度宜为0.3~0.9m;采用缝接法时,粘结宽度不小于50mm,粘结强度不低于土工合成材料的抗拉强度。 4)现场施工中,一方面注意土工合成材料破损时必须立即修补好,另一方面上下层接缝应交替错开,错开长度不小于0.5m。 5)在土工合成材料堆放及铺设过程中,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和暴晒,以免性能劣化。 6)铺设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在软土地上垫隔土工布可使荷载分布均匀。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dYbQKKKQ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启闭机卷筒制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铸钢卷筒应经过时效处理B、铸铁卷筒应经过时效处理C、焊接卷筒应经过时效处理D、卷筒有裂纹时,应报废
根据《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148-2001),下图所示的帷幕灌浆工程中,灌浆施工顺序应为( )。 1(上游排)○·-·-○·-...
水利工程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应在( )批准文件中确定。A、可行性研究报告B、工程初步设计C、工程开工报告D、竣工验收申请
下列关于土坝施工放样水准点设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永久性水准点、临时性水准点均应设在施工范围内B、永久性水准点、临时性水准点均应设在施工范围外C、
背景: 某新建排涝泵站设计流量为16m3/《共安装4台机组,单机配套功率400kW。泵站采用正向进水方式布置于红河堤后,区域涝水由泵站抽排后通过压力水箱...
背景: 某中型水库验险加固工程内容.包括:加固放水洞洞身,新建放水洞进口竖井,改建溢洪道出口翼墙,重建主坝上游砌石护坡。新建防浪墙和重建坝顶道路等工作。...
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暂行规定》(水建[1998]16号),水利工程项目可以进行施工准备的必要条件包括()。A、初步设计已经批准B、项目法人已经建立C、
水利工程施工中,钢绞线质量检验的主要指标包括()。A、含碳量B、屈服强度C、极限强度D、伸长率E、冷弯性能
根据《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DL/T5099-1999),竖井单向自下而上开挖,距贯通面()m时,应自上而下贯通。A、3B、5C、8D、1
水工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最小应为()。A、C20B、C25C、C30D、C35
随机试题
下列表述中,属于喜洲民居在布局上的典型特点的有( )。 A、几何对称 B、
关于焦点允许放大率的计算,正确的计算式是 A.F=Hb/a B.M=F1/H
下列关于劳动争议仲裁强制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必须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带模养护阶段,混凝土表面与表面以内40mm~100mm位置
某商场甲、乙两种商品的销售量及销售价格资料(计量单位略)如下表所示。
贷款审查阶段,银行应该重点审查以下内容()。
压缩空气站里常用的油水分离器形式有()。A.环形回转式B.撞击折回式C.离心折回式D.离心旋转式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宜选用的药物A.地高辛B.普萘洛尔C.利多卡因D.维拉帕米E.胺碘酮
甲公司与乙公司因共同投资设立企业而签订了一份合同。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因履行合同而产生的一切争议均交丁市仲裁委员会予以仲裁。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甲公司注册资金...
我国合同争议解决中经济诉讼的基本制度主要有()。A:独任审判制度B:回避制度C:不公开审判制度D:两审终审制度E:辩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