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医药卫生
“网红城市”如何“长红”? 重庆,113.6亿次;西安,89.1亿
“网红城市”如何“长红”? 重庆,113.6亿次;西安,89.1亿
昕玥
2019-12-17
10
问题
“网红城市”如何“长红”? 重庆,113.6亿次;西安,89.1亿次;成都,88.8亿次……在某短视频平台公布的2018年城市形象短视频播放数据中,中西部城市表现亮眼。短视频传播助力“网红城市”脱颖而出,引发人们对城市形象传播的思考。 从眼花缭乱的“8D魔幻立交”到潇洒烂漫的“橘子洲焰火”,再到清新自如的“小酒馆”,“网红城市”之所以能火会红,与自带流量特征的城市地标和娱乐休闲元素密不可分。包括短视频在内的移动媒介凭借着高互动、强社交属性,充分调动了用户记录和发现城市魅力的积极性,城市形象也因此得以广泛传播。 当然,许多“网红城市”之所以榜上有名,除了城市魅力、网友好奇等天时、地利因素,城市自身的主动作为同样不可忽视。当全媒体时代扑面而来,突破传统的城市形象传播定式,显得尤为重要。比如重庆从今年3月起启动了为期半年的区县“晒文化·晒风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动,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展示重庆的“颜值”与“气质”。在信息爆炸背景下,“酒好也怕巷子深”。城市积极运用新媒体讲好城市故事,同网友自发传播形成共振效应,有助于抓住眼球、吸引流量,实现城市品牌的海量传播。 重视传播,同时也要正视传播,特别是不以营销论成败。靠营销走红固然值得称道,但也不宜过度拔高城市营销的价值。正如有人指出的,“无论是千年古都、汉唐文明积淀的西安,天府之国成都,还是巴渝之地山城重庆,都很难用‘网红’一词简单概括”。“网红城市”的超高人气,其实是城市文化底蕴、经济实力、人口规模乃至科技进步等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没有人们对丰富的文化生活和精神食粮的新需求,就不会有风靡网络的打卡浪潮;没有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没有文旅、文创产品的惊艳亮相,就很难吸引游客真正心向往之;没有基础设施和交通便利,“千里一日还”就不可能实现,体验性消费同样无从谈起…… 由此而言,“网红城市”的诞生,从根本上说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塑造和推广城市形象,决不能只顾面子不顾里子,只顾形式和手段不在意内涵和底蕴。一位建筑学家说得好:“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要想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城市品牌,必须做好高质量发展的大文章,从软文化到硬产业,从大城建到微治理,从烟火气到时尚感,方方面面的沉潜功夫都不可忽视。 更重要的是,“网红城市”如何“长红”?跟风打卡看似热闹,但迎合公众注意力产生的“网红”,其生命周期注定很短暂。如果不注意把握“有意义”与“有意思”的辩证关系,徒有形式热闹,可能只会是昙花一现。有的地方曾经靠着特色古城、独特街区等概念红了一阵子,却因为极度商业化、管理失位、低俗营销等问题又冷清了起来。事实证明,如果城市营销迎合庸俗、放纵低俗、过度娱乐,必然自毁形象、走入歧途。 一位城市主政者曾这样感慨:“如果我们错过一个时期,整个城市发展将错过一个时代。”在信息技术变革、经济社会变革的交织影响下,一个城市如何延展好自己的优势、传播好自己的特色,主动作为、积极创新是不二法门。“网红城市”作为见证城市创新形象传播的生动案例,是一个开始而不是终点。展望未来,必会有更多讲好城市故事的成功示范。
选项
答案
解析
无解析,请查看标题题目及内容 金考典考试软件 www。jinkaodian.com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dz1EKKKQ
相关试题推荐
李老师是重庆人,大学毕业后应聘到广州某中学做音乐老师,在音乐课介绍岭南民歌教学时
人工智能看趋势也看需求 2019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刚在重庆落
网红城市 【背景链接】 重庆,113.6亿次;西安,89.1亿次;成
“网红城市”如何“长红”? 重庆,113.6亿次;西安,89.1亿
人工智能,看趋势也看需求 2019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刚在重庆落幕,上海
随机试题
21、A.四环素 B.罗红霉素 C.磺胺嘧啶 D.头孢菌素 E.红霉素
关于典型心绞痛以下错误的是 A、S-T段水平型 B、常伴有T波高耸 C、出
2007年5月,杭州凌云文具有限公司(3301944018)出口自产打孔机铁件一
(2016真题)下列情形中,有利于火灾时缩短人员疏散时间的是(??)。
对于原地基处理,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根据招标投标法律的规定,下列()情形属于招标人与投标人之间串通投标的行为。
可与醇类成酯,使脂溶性增大,利于吸引的官能团是
影响口腔缓、控释制剂设计的药物理化因素是 A.稳定性 B.分子质量大小 C
根据练习时间分配的不同,可将练习分为集中练习和____练习;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的不同可分为整体练习和____练习。
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 ) A.课堂情境 B.课堂结构 C.课堂形势 D.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