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医药卫生
共用题干 男,60岁。吞咽困难2个月,未进食1周,不能进水3天,伴乏力、口渴、尿少、皮肤无弹性、眼窝下陷、消瘦。该患者发生的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是 A:轻度低渗
共用题干 男,60岁。吞咽困难2个月,未进食1周,不能进水3天,伴乏力、口渴、尿少、皮肤无弹性、眼窝下陷、消瘦。该患者发生的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是 A:轻度低渗
admin
2020-12-24
31
问题
共用题干
男,60岁。吞咽困难2个月,未进食1周,不能进水3天,伴乏力、口渴、尿少、皮肤无弹性、眼窝下陷、消瘦。
选项
该患者发生的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是
A:轻度低渗性缺水
B:等渗性缺水
C:中度低渗性缺水
D:中度高渗性缺水
E:重度高渗性缺水
答案
D
解析
125题:该患者系贲门癌长期不能进食进水,存在较重缺水、缺钠。口渴、皮肤无弹性、眼窝下陷,是高渗性缺水特殊表现,估计缺陷水量为体重的4%~6%,属中度以上的高渗性缺水。126题:贲门癌需手术治疗,术前应纠正缺水,应查明缺水的程度方可适当补液,故应测定血钠、钾、氯等电解质的浓度,进一步分析缺水的类型与程度。如有失调需予纠正,以利手术安全,其他检查属一般术前准备。127题:高渗性缺水的治疗除病因治疗外应通过补液来纠正。液体应选择低渗性,水多于钠,以稀释高血钠,在液体制剂中应以0.45%氯化钠液为首选,其他备选答案的液体均为高渗显然不能首选,5%碳酸氢钠等高渗液中钠更多,更不适于纠正高渗状态。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ehgeKKKQ
相关试题推荐
老年女性患者,20年前曾发热、腰痛、尿频。现多尿,血压明显升高,并出现氮质血症。16年前诊断为IgA肾病。目前,肾脏B超检查可能出现的改变 A肾脏无...
成年男性患者,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血液检查:血清补体降低,肾活检光镜改变最大可能是 A肾小球无明显改变 B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明显增厚 C增生的系...
患者,男性,43岁,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肾活检光镜下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呈弥漫性增厚,免疫荧光可见不典型的钉突样改变,电镜下 A基膜的外侧、上皮细胞下和...
患者是,男性,35岁,两周来明显少尿、血尿、高血压,1个月后发生肾衰竭,同时伴有咯血。肾活检免疫荧光检测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基膜致密层内免疫复合物沉积...
患儿5岁,半年来全身逐渐水肿,食欲减退,有时恶心呕吐,化验:尿蛋白(++),尿少,血浆蛋白减少为15g/L,血胆固醇升高为13mmol/L。此病例临...
患儿1个月前患急性扁桃体炎治愈,近来颜面水肿,尿量减少,尿检查蛋白(++),少量红细胞及管型,血压轻度增高,治疗2个月后痊愈,考虑是哪型肾炎及少尿的...
30岁女性患者,2小时前车祸左顶枕部着地,当时有约10分钟意识不清,醒后头痛,左耳流血性脑脊液,四肢活动好,病理征(-),头颅CT示左顶枕部头皮软组织肿胀...
30岁女性患者,2小时前车祸左顶枕部着地,当时有约10分钟意识不清,醒后头痛,左耳流血性脑脊液,四肢活动好,病理征(-),头颅CT示左顶枕部头皮软组织肿胀...
30岁女性患者,2小时前车祸左顶枕部着地,当时有约10分钟意识不清,醒后头痛,左耳流血性脑脊液,四肢活动好,病理征(-),头颅CT示左顶枕部头皮软组织肿胀...
30岁女性患者,2小时前车祸左顶枕部着地,当时有约10分钟意识不清,醒后头痛,左耳流血性脑脊液,四肢活动好,病理征(-),头颅CT示左顶枕部头皮软组织肿胀...
随机试题
未列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产业是()产业。
个人经营贷款采用保证担保方式的期限不得超过( )年。[2015年10月真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外燃机的是()。
血清蛋白区带电泳中M蛋白主要位于
具有明显的促进骨吸收的作用A.IL-6B.IL-4C.细胞黏附分子D.IL-1E.IL-8
根据面试实施的方式,面试可分为()A:结构化面试、非结构化面试和半结构化,面试B:一次性面试和分阶段面试C:情景性面试和经验性面试D:单独面试与小组面试
将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向日葵杂交,按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比例应为()。A.1/32B.1/8C.1/6D.1
从事建筑工程活动的人员,要通过国家任职资格考试、考核,由()注册并办理资格证书。A.工商行政管理部门B.劳动人事部门C.建设行政主管部门D.县级以上人民政
对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动产物权以占有和交付为公示手段B、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C、机动车等物权的设立、变更
人力资源管理在社会服务机构开展的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有助于服务机构专业化服务的展开。在社会服务机构中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A.激发员工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