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医药卫生
1.在国外,科学家开展面向公众的科普活动已经有很长的历史沿袭,并形成了一整套体制
1.在国外,科学家开展面向公众的科普活动已经有很长的历史沿袭,并形成了一整套体制
题库总管
2019-12-17
45
问题
1.在国外,科学家开展面向公众的科普活动已经有很长的历史沿袭,并形成了一整套体制,从形式上有发行出版物、公共报告、开放研究场所等。如英国学会组织的“圣诞夜少年科普讲座”以及德国的“科学长夜”都是科学家走出“象牙塔”,与公众面对面进行科普交流的经典案例。在英国,每到圣诞前夜,科学家就会和公众一样盛装华服,向大家讲述自己一年来的研究成果,展示自我迷人的魅力。 此外,很多科学家都写过通俗易懂的科普著作,如《昆虫记》《宇宙波澜》《寂静的春天》等科普经典。正如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所说,只有科学家本人才是科普工作的绝佳人选。 “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在科普的策划上都非常用心,他们会根据不同人群的生活习惯以及当前的时尚潮流策划科普活动,让科学充满趣味性。”中国科普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国际公众科学技术传播组织科学委员会青年委员刘萱说。其中,一些科普研究者的奇思妙想令她印象深刻。 “有一个叫‘地球女孩’的灾难游戏我就尝试过。在这个游戏中,玩家化身为地球女孩。她会面临不同的灾害,包括海啸、地震、山洪、泥石流等。每一关都十分惊险,扣人心弦。地球女孩在面对灾难时,必须告诉村民正确的做法。如果做错,她就会和村民一起接受厄运。而后,电脑会给出正确答案。” 诸如此类精心策划、让科学变得充满趣味的方法不胜枚举。如利用欧美人喜欢在周末逛市场的习惯举办科学集市。“就好像跳蚤市场一样。”刘萱形容,科学家会把自己的科技作品“摆地摊”,让周围的居民前来“赶集”,同时进行科普。 此外,还有许多充满创新性的科普形式,比如“科普俱乐部”,让科学家演示自己的作品并且表演科普滑稽剧;科普派对,在派对上,主办方会提供饮料,有DJ伴舞,年轻人可以一边跳舞一边享受科普的饕餮盛宴,让科学知识潜移默化地进入公众的生活之中。 “总之,现阶段,国外许多科普活动虽然呈现分散性、分众性的特点,但是由于和公众的生活习惯及时尚潮流巧妙融合,因此公众更加愿意参与。”刘萱说,这会让科普更有趣味,让科学更具吸引力。 “欧美一些国家以及日本,已经有硬性规定,在申报科研项目时,一定要在申报书上写明除了做项目之外,还要承担什么样的科普任务。”刘萱介绍。 将科研与科普紧密结合有其历史渊源。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欧洲大陆公众在一系列重大科技议题中对科学界产生了误解和不信任,例如“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转基因食品”等重大话题的出现,都带来了公众与科学界的隔阂。“可以用紧张形容那个时候公众与科学界之间的关系。”刘萱说。 在这样的背景下,科研与科普顺势“联姻”。相关部门在科研项目中增加了科普任务,要求科学家在项目启动前,就用通俗的语言向公众介绍项目内容,在得到公众支持后项目方能进行;在项目进展阶段,科学家要用公报的形式向公众展示科研进展;项目结束后,还要让公众理解科研工作带给他们以及社会的影响。 刘萱表示,这种做法一方面让科研工作公开透明,在公众的监督之下完成,同时也有助于消除公众对科学家的质疑和误解。此外,在和公众进行交流的过程中,科学家也受益良多。 英国组织的“灯塔计划”便是明证。伦敦大学设立了科研项目公众参与部门,科学家通过与公众以及其他专业学者的交流,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建议,并且从公众的需求出发,找到更好的研究方向。“通过科学传播,公众参与到科研活动之中,这让科研活动更加开放。” 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曾回忆,儿时,母亲经常会带他到科技博物馆,每次都会玩上一整天,使他的好奇心得到极大的满足。 据刘萱介绍,在国外,针对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已经与正式的学校教育环环相扣。比如在美国,科学课程都会和科技馆内相应的实体展出相对应。“相当于正规的校内教育和社会上的科普教育已经建立了无缝隙对接。” 此外,在西方,定期带领青少年到科研实验室参观,并请科学家进行科普演示已经成为学生周末的一项休闲活动,甚至已经成为一种大众文化。 “科普的意义在于激发参与者的兴趣,特别是让青少年感受科学的无穷魅力,唤起他们对科学的热爱,这样才能让科技事业‘薪火相传’。”刘萱说。 2.“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的这一重要讲话,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我国科学普及事业的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一个民族是否真正热爱和理解科学,决定了这个民族的竞争力和发展前景”。创新的种子,不可能在科普水平极低的情况下萌发和生长,必然要以一定的公民科学素养水平为依托。历史上,工业革命之所以始于18世纪中期的欧洲,有人分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彼时的欧洲知识流动和技术扩散加快,人们科学文化水平提高,为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加强科普,培育好公众爱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肥沃土壤,科技创新之林才能树大根深、枝繁叶茂。 1956年10月,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了10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普积极分子。随后,参与科普创作成了一种“时尚”,连华罗庚、钱学森这样的大科学家都积极投身其中。在这样的氛围下,少年儿童出版社决心完成一套科普丛书,全面地向少年儿童传达最基础的科学知识,于是便诞生了日后风靡全国、家喻户晓的《十万个为什么》。这其实是新中国重视科普工作的一个缩影。在持续不断的工作推进下,我们也日渐收到实效。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了6.20%,进一步缩小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这样的进步,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天大力推进科普工作,旨在进一步夯实民众的科学素养根基,关键一环在于解决“信科学”的问题。当下,传播技术日新月异,海量信息纷繁庞杂,知识获取渠道多样,相较于科学知识的普及,逐渐培养民众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思维,强化其运用科学辨别、判断事物的能力尤显重要。有人说,一个缺乏科学精神、独立思考的民族是非常弱不禁“风”的。一有风吹,就会“草木皆兵”;一听风声,就会“暴风骤雨”。再浅薄的忽悠,再无知的谣言,都能让人深信不疑。一段时间以来,生活中,种种伪科学谣言、鬼神之论不时泛起,一些人,包括不少领导干部迷信鬼神,打卦、算命、看风水不亦乐乎……如此种种,无不鉴照出公民科学素养亟待提升的现实。要让公众在各种伪科学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应让科普先行。 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征程中,提升国民科学素养尤为关键。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科学普及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唯有像重视科技创新一样重视科学普及,为创新创造广阔深厚的土壤,我们才能顺利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创新型国家的华丽转型。 作答要求 1.“给定资料1”中介绍了国外科普工作的一些特点,请你对其进行简要概括。(10分) 要求:全面、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200字。 2.参考给定资料,以“全民科普”为主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观点鲜明,议论深刻,结构严谨,语言流畅。篇幅1000字左右。
选项
答案
解析
1.【参考答案】 一是科学家积极进行科普著作出版、公共报告、开放研究场所等科普活动,并形成了整套体制;二是科普活动精心策划,趣味性强,活动种类丰富,与公众生活习惯和时尚潮流结合;三是科普和科研紧密结合,开展科研项目的同时承担科普任务,使公众对科学研究更加了解;四是社会科普教育与学校教育环环相扣,让青少年充分感受科学的魅力,唤起青少年对科学的热爱。 2.【参考例文】全民兴科普 方可强中国 近年来,我国教育和科学事业飞速发展,人们的科学素养也随之不断提升。然而,“塑料大米”“棉花肉松”等谣言在朋友圈频繁出现,抢盐闹剧在多地同时上演……种种现象表明,我国民众的科学素养依然比较低。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推进全民科普、提升民众科学素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施行“科教兴国”战略至今已有二十多年,取得了诸多重大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国民的科学素养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究其原因,从个人角度看,很多人认为钻研科学是科学家的工作,普通人不需要了解复杂科学原理;从教育角度看,我国教育仍以应试教育为主,科普教育对于升学意义不大,学校和家庭对此热情不高;从科普形式看,当前我国科普形式过于陈旧、单一,无法引起人们的兴趣。鉴于此,我们亟须推进全民科普工作,改变民众科普意识薄弱的现状,助力科技强国建设。 全民科普是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途径。科学素养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就无从谈起。纵观历史,要启发民智必从普及科学着手。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到牛顿的万有引力,诸多自然科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开启了民智,为欧洲启蒙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打出了“德先生”与“赛先生”两面旗帜,以民主和科学唤醒了民众,解放了国人的思想,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可见,只有切实推进全民科普工作,我国的公民素质才能得以提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得以实现。 全民科普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必要保障。长期以来,“科而不普”的局面暴露了我国在科技人才培养方面的短板,长此以往,将会阻碍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而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航空航天局和能源部等非常注重科普工作,他们利用国家实验室等平台和实施非正规科学教育计划来实现对公众的科普。通过努力,美国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由此激发,从而为美国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增强了美国的综合国力。可见,全民科普对于推进科技发展、提升综合国力有着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我国的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对全民科普的重视,让科学从实验室里走出来,进入寻常百姓的视野,通过提升每个公民的科学素养,推动我国科技不断向前发展,尽早实现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iuR9KKKQ
相关试题推荐
对于可能会对公众利益构成特别重大影响的项目,项目核准机关可以( )。
《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
根据《必须招标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范围规定》,必须招标的关系社会公众利益和
对采用直接投资和资本金注入方式的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公众利益有重大影响或者
(2018年考题)根据《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改善企业投资管理,在一定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构建()的经济体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对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服务管理方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市场体系尚在不断完善,仍存在()的问题,影响
随机试题
绝大多数淋病传播方式是 A.通过污染的衣物间接传播 B.通过性交经黏膜传播
方差分析中要求 A.各个样本均数相等 B.各个总体方差相等 C.各个总体均
A.5cm B.10cm C.15cm D.30cm 根据《药品经营质量
证券委托可分为()。 Ⅰ.柜台委托 Ⅱ.非柜台委托 Ⅲ.线上委托 Ⅳ.
某村庄距新建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中心线50m,预测近期噪声超标5dB(A),超标户
期货公司在对客户进行实名制审核时,应确保客户交易编码申请表、期货结算账户登记表、
()属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测量技术。
下列不属于传染病特征的是
进口需要检疫审批的货物。必须在检疫许可证规定的口岸入境。 ()
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学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