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职称考试
犯罪嫌疑人王诚认为公安机关对其拘留超过法定期限,公安机关则认为对王诚的拘留没有超限。下列哪些观点是正确的? A.公安机关对王诚的拘留超过了法定的期限 ...
犯罪嫌疑人王诚认为公安机关对其拘留超过法定期限,公安机关则认为对王诚的拘留没有超限。下列哪些观点是正确的? A.公安机关对王诚的拘留超过了法定的期限 ...
admin
2020-12-24
63
问题
犯罪嫌疑人王诚认为公安机关对其拘留超过法定期限,公安机关则认为对王诚的拘留没有超限。下列哪些观点是正确的?
A.公安机关对王诚的拘留超过了法定的期限
B.如果拘留超过法定期限,犯罪嫌疑人及聘请的律师提出后,侦查机关应立即释放犯罪嫌疑人,或 变更为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如果拘留期满的最后一 日是节假日,应在节假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立即释放犯罪嫌疑人或变更为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
C.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王诚的拘留没有超过法定拘留羁押期限
D.如果犯罪嫌疑人聘请的律师认为公安机关拘留超过法定期限,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控告
选项
答案
CD
解析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9条规定,对于一般情况下,公安机关提请审查批准的期限最长为7日,加上人民检察院的7天,最长为14日。而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最长为37日。本题中犯罪嫌疑人王诚涉嫌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抢劫罪、走私罪和故意伤害罪四罪,属于多次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被拘留的最长期限为37曰,因此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王诚的拘留没有超过法定拘留羁押期限。根据《六机关规定》第29条规定,选项B错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75条,选项D正确。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l5UQKKKQ
相关试题推荐
甲乙双方拟订的借款合同约定:甲向乙借款11万元,借款期限为1年。乙在签字之前,要求甲为借款合同提供担保。丙应甲要求同意担保,并在借款合同保证人一栏签字,保...
某热电厂从某煤矿购煤200吨,约定交货期限为2007年9月30日,付款期限为2007年10月31日。9月底,煤矿交付200吨煤,热电厂经检验发现煤的含硫量...
一枝花有限公司因营业期限届满解散,并依法成立了清算组,该清算组在清算过程中实施的下列哪些行为是合法的?A:为使公司股东分配到更多的剩余财产,将公司的库房出租给甲
在民事诉讼普通程序中,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关于举证期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举证期限只能由法院指定B: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确定,不需法院认可C:当事
下列关于仲裁裁决的哪些观点是正确的?A:当事人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双方的和解协议作出裁决B:仲裁庭可以根据双方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作出裁决C:仲裁裁决应当根据
2003年甲向乙借款3000元,借据中有“借期一年,明年十月十五前还款”字样,落款时间为“癸未年九月二十日”。后来二人就还款期限问题发生争执,法院查明“癸...
甲向乙借款5万元,还款期限6个月,丙作保证人,约定丙承担保证责任直至甲向乙还清本息为止。丙的保证责任期间应如何计算? A.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
甲、乙双方约定,由丙每月代乙向甲偿还债务500元,期限2年。丙履行5个月后,以自己并不对甲负有债务为由拒绝继续履行。甲遂向法院起诉,要求乙、丙承担违约责任...
具有下列哪些情形的案件不适用督促程序? A.债务人下落不明但有可供执行的财产 B.债务已近履行期,义务人明确表示将不履行债务 C.劳务合同履行期限已...
甲企业与乙银行签订借款合同,借款金额为10万元人民币,借款期限为1年,由丙企业作为借款保证人。合同签订3个月后,甲企业因扩大生产规模急需资金,遂与乙银行协...
随机试题
下列符合原发型肺结核临床特点的是 A、婴幼儿体温越高,一般情况越差 B、一
有关场内证券交易中的大宗交易。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客户按需求的物业类型进行分类,可分为()等。
A证券公司为具有向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资格的公司,一直以来都接受B期货公司的
以下属于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的是( )。
下列物质中,酸性最强的是: A.H3BO3B.HVO3C.HNO3
华北地区的某高层公共建筑,地上7层、地下3层,建筑高度35m,总建筑面积70345㎡。建筑外墙采用玻璃幕墙。其中地下总建筑面积28934㎡,地下一层层高6...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重大装备自主化依托工程设备招标项目一般采用()评标方法进行评标。A:最低评标价法B:综合评估法C:综合评价法D:性价比法
共用题干 假设某国2000年的各项经济指标如下:国民生产总值4780亿美元;年底未清偿外债余额为580亿美元,其中大约有60%的债务从美国借入,并且短期...
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法律渊源的有()。A.《支付结算办法》B.《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一)》C.《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D.《上市公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