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职称考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李老师在讲授“大气环流”一课时设计的课后随堂测试: (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主要受到的影响因素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李老师在讲授“大气环流”一课时设计的课后随堂测试: (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主要受到的影响因素有( )。 ...
admin
2020-12-24
29
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李老师在讲授“大气环流”一课时设计的课后随堂测试:
(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主要受到的影响因素有( )。
①地转偏向力②地表气温分布不均
③气压分布状况④海陆分布不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气压带、风带呈季节性移动的规律是( )。
A.6月22日开始向北移动
B.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C.约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一致
D.约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相反
(3)南亚西南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印度洋的洋流影响
B.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C.青藏高原对冬季风的阻挡
D.飓风
问题:
(1)对材料中李老师设计的随堂测试进行分析。(8分)
(2)如何设计随堂测试 (8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随堂测试是指每节课在学习前、教学进行过程中、教学结束时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的测验。它以新课教学目标为依据编写测题,通过它,地理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还可以起到检查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 材料中的随堂测试是依据“大气环流”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的,在课后进行测试,不仅对本节内容做了总结,而且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2)随堂测试题的设计应注重基础性,以小型单一设问为主,具有练习性质,其题目设计应充分体现“源于教材”。通过测试,一方面使学生能够在脑海中“重现教材”,另一方面能及时“查漏补缺”,从而更加熟练地掌握教材中的基本内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lvq8KKKQ
相关试题推荐
某教师存进行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三大发明传播教学中.发给学生相应文献资料,要求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并在地图上标出路线。这一教学活动培养的能力主要是()。A.历
材料: 下面是某教师讲授《香港和澳门回归》一课的教学课程。 教师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图》,醒目地标注香港、澳门的位置,播放“香港回归”的视频.用多...
材料一: 在国王授予城市的特许状中规定:任何人来到这个市镇,只消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免受其先前主人的追捕:新来者虽然必须经全体市民一致同意才能留住城市,...
《卢沟桥歌》中有句歌词:“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简述这首歌所反映历史事件的背景与影响。
战围时期梁惠王问一倚学者有关利国之道的问题.该学者答道:“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这位学者是()。A.墨子B.孟子C.庄子D.荀子
材料: 下面是某教师设计的“文艺复兴”一课的教学流程: 第一步:教师回顾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等已学内容,着重从经济、阶级关系等方面介绍 14世纪意大...
材料: 在经济特区发展取得经验的基础上,沿海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区的建设也迈出了新的步伐。 1984。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
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要注意哪些问题
根据材料.设计教学片段。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
材料: 青年教师在进行有关北伐战争的教学时,用课件展示《北伐誓师词》: 国民痛苦,火热水深。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
随机试题
关于循证医学的成本一效益分析,目前下列哪项不符合() A.采用客观的证据予以卫
在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方面,房地产经纪人的素质主要包括( )。 A、具有一定的
构成环甲关节的是 A.甲状软骨下角的内侧面与环状软骨的后外侧面 B.甲状软骨
把需要提取的金属矿石溶解于溶液中,其他杂质不溶解,再从含金属的净化液将金属提取出
空气中的细粒颗物PM2.5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国家环保
项目规模的主要制约因素有()。 A.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战略布局和有关政策
尿路感染有哪些易感因素?
治疗心力衰竭时硝普钠的最大用量是A.0.3μg/(kg.min)B.0.5μg/(kg.min)C.5μg/(kg.min)D.1Oμg/(kg.
消化不良性腹泻宜选用的药物是A.胰酶B.山莨菪碱C.双歧三联活菌制剂D.双八面体蒙脱石E.左氧氟沙星
药物对人体呈剂量相关的反应,是不良反应常见的类型,属于A.A类反应(扩大反应)B.D类反应(给药反应)C.E类反应(撤药反应)D.H类反应(过敏反应)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