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考公考编
(2009年真题)朝审原于明天顺三年,令每岁霜降后,但有该决重囚,三法司会同公、侯、伯从实审录。秋审亦原于明之奏决单,冬至前会审决之。顺治元年,刑部左侍郎...
(2009年真题)朝审原于明天顺三年,令每岁霜降后,但有该决重囚,三法司会同公、侯、伯从实审录。秋审亦原于明之奏决单,冬至前会审决之。顺治元年,刑部左侍郎...
admin
2020-12-24
61
问题
(2009年真题)朝审原于明天顺三年,令每岁霜降后,但有该决重囚,三法司会同公、侯、伯从实审录。秋审亦原于明之奏决单,冬至前会审决之。顺治元年,刑部左侍郎党崇雅奏言:“旧制凡刑狱重犯,自大逆、大盗决不待时外,余俱监候处决。在京有热审、朝审之便,每至霜降后方请旨处决。在外直省,亦有三司秋审之例,未尝一丽死刑辄弃于市。望照例区别,以昭钦恤。”此有清言秋、朝审之始。嗣后逐渐举行,而法益加密。初制分情实、缓决、矜、疑,然疑狱不经见。雍正以后,加入留养承祀,区为五类。
——《清史稿》卷一百四十四《刑法三》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何为秋审?其历史渊源是什么?
(2)试分别说明秋审案件的五种处理方式。
(3)清朝秋审制度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选项
答案
解析
(1)该段文字反映的是清朝的秋审制度,该制度是清朝最重要的死刑复审制度。秋审是清朝各部。院、寺长官于每年秋季会同复审各省斩、绞监候案件的一种重要的会审制度,被奉为“国家大典”。秋审源于汉、唐的秋冬行刑之制,是明朝奏决单制度演变而来的,但秋审最直接的渊源是明朝的朝审制度。 (2)秋审案件经过复审程序后,分为五种情况处理:第一,情实:指罪情属实、罪名恰当者,经皇帝御笔勾决,于霜降后至冬至前处决。第二,缓决:指案情虽然属实,但危害性不大者,可再押监候处理,留待下年秋审再作决定。第三,可矜:指案情属实,但情有可原,予以免死并减等发落。第四,可疑:指案情事实尚未完全搞清的,一般发回原省重审。第五,留养承祀:指案情属实,罪名恰当,但罪犯为独子而祖父母、父母年老无人奉养,则经皇帝批准,可改判重杖一顿,枷号示众三个月后释放。 (3)秋审是清朝刑事审判制度臻于完备的重要标志。秋审制度的实行,体现了国家对死刑案件的审慎和宽仁的态度,是中央对于地方政府司法审判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的重要手段,体现了皇帝对司法权的控制和加强,同时也有助于统一法律适用和纠正冤假错案。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m6B0KKKQ
相关试题推荐
(2010年真题)下列关于“马锡五审判方式”的表述,正确的有( )。A.重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调解息讼B.注重诉讼程序的正规化、法典化建设C.开创了抗日
(2009年真题)明确提出“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这一刑事法律原则的文件是( )。A.《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B.《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C.《
(2007年真题)“马锡五审判方式”产生于( )。A.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B.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C.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清末官制改革中将省刑名总汇的提刑按察使司改为( )。A.按察司B.地方审判厅C.提法司D.地方检察厅
(2009年真题)简述南京国民政府法律体系的主要构成。
(2008年真题)简述1935年《中华民国刑法》的主要特点。
(2005年真题)简述南京国民政府民法典的主要特点。
(2010年真题)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革命法令有( )。A.易笞条例B.保护人民财产令C.徒刑改遣条例D.大总统令内务部禁止买卖人口文
(2007年真题)下列关于《中华民国民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A.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民法典B.它采取民商分立的编纂体例C.它是分编草拟、分
(2007年真题)下列关于清末修律的表述,正确的有( )。A.收回治外法权是修律的一个重要动因。B.修订法律馆是负责修订法律的专门机关C.《大清民律草案》
随机试题
注射剂污染热原的主要途径有 A、制备过程 B、注射器具 C、容器 D、溶
治疗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最主要的药物是 A.茶碱类 B.糖皮质激素 C.抗胆碱
食品中禁用的防腐剂有硼砂、硼酸、水杨酸及其盐,检查硼酸、硼砂可用焰色反应定性检查
适合运用访谈法的情况是()。
施工单位的下列行为中,属于资质不良行为认定标准的是()。
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银监会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审
根据《招标投标法》,评标委员会成员的名单在()应当保密。 A、开标前
股票按期限长短和金融工具的职能划分分别属于( )。A.长期金融工具和用于投资、筹资的工具B.长期金融工具和用于用于保值、投机等目的的工具C.短期金融工具和
检查手套是A.第一类医疗器械B.第二类医疗器械C.第三类医疗器械D.特殊用途医疗器械
把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分类依据是( )。A.财政支出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B.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C.财政支出的目的性D.财政支出的收益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