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职称考试
下列选项中,哪些期限不计入审理期限? ( ) A.中止审理的期间 B.审查起诉阶段补充侦查的期间 C.二审开庭前人民检察院查阅案卷的时间 D.在审...
下列选项中,哪些期限不计入审理期限? ( ) A.中止审理的期间 B.审查起诉阶段补充侦查的期间 C.二审开庭前人民检察院查阅案卷的时间 D.在审...
admin
2020-12-24
40
问题
下列选项中,哪些期限不计入审理期限? ( )
A.中止审理的期间
B.审查起诉阶段补充侦查的期间
C.二审开庭前人民检察院查阅案卷的时间
D.在审判阶段对被告人进行精神病鉴定的期间
选项
答案
ACD
解析
《刑事诉讼法》第200条规定,中止审理的期间不计入审理期限。A正确。《刑事诉讼法》第171条第3款规定,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当在1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补充侦查以二次为限。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检察院后,人民检察院重新计算审査起诉期限。因此B不正确;《刑事诉讼法》第224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决定开庭审理后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查阅案卷。人民检察院应当在1个月以内查阅完毕。人民检察院查阅 案卷的时间不计入审理期限。因此,C正确;《刑事诉讼法解释》第110条规定:“审理期间,对被告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时间不计人审理期限。”因此,D正确。本题选ACD。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nPUQKKKQ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哪一项关于妨害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说法是正确的?() A.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实际上是一种民事制裁 B.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只能适用于审判阶段 ...
我国某人民法院受理了一宗涉外仲裁协议效力确认的案件,当事人没有约定适用的法律,下列论法正确的是:() A.对仲裁协议效力的审查,应当首先适用我国法...
汪晓华向法院起诉请求解除其与汪晓明之间的收养关系,一审法院判决驳回起诉请求。汪晓华不服提出上诉。二审法院开庭的前一天,汪晓华因发生交通事故死亡。对此...
张、王、李、赵四人成立某合伙企业,合伙协议中未对经营期限作出规定。后赵认为合伙企业效益不好,想自己另外开立一家个人独资企业,因此希望退出合伙。则需要...
某国有企业的出纳员刘某到银行提取20万元现金,银行营业员王某因疏忽给了刘某25万元,刘某私吞了多领的5万元。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某国有...
根据《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具有下列哪些区别?() A.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合议庭的组成形式不相同 B.适...
丰润有限责任公司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当地税务局即下达通知,限期缴纳,期满后,该公司仍未缴纳税款。请回答下列问题: 税务局对丰润公司采取了强制执行...
张华诉王堂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经一审、二审法院的审理,张华胜诉。王堂提出新的证据申请再审,法院经审查决定再审。再审过程中,王堂提出反诉。对此,法院应...
关于证据理论分类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一个客观与合法的间接证据可以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b.派生证据有可能是直接证据 ...
我国甲公司与某国乙公司于2011年10月20日签订购买52500吨化肥的CFR合同。甲公司开出信用证规定,装船期限为2012年1月1日至10日,由于...
随机试题
特定目的载体同业投资业务中的特定目的载体包括()。
根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下列属于高级管理层应当负责的内部控制职责的有()
南方山区农民,双手关节痛1年,查RF1:32阳性。体查:双手多个近端指间关节肿
运输消费者从运输过程中能够得到的整体价值包括( )。 A.运输产品价值、运
某校初一(1)班有一个“问题女孩”,该班的班主任让大家投票决定她的去留,全班49名同学,有26名希望家长把她带回家。 从班级管理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恰当...
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由( )。A.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的法院管辖B.复议机关所在地的法院管辖C.既可以由最初作出具
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可以认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考虑情形包括()。 ①未直接参与信息披露违法行为;②配合证券监管机构调查且有立功表现;③受他人胁迫...
经对商品房预售申请审查,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申请符合法定条件的,房地产管理部门应当在受理之日起()日内,颁发、送达《商品房预售许可证》。A:7B:10C:15
岗位分类的缺陷包括()。A:程序较为复杂B:岗位分类的依据不易确定C:岗位分类的适用范围相对较窄D:可能会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带来诸多的不便E:整个
下列各项中,属于借款人的义务的有( )。A.如实提供银行要求的资料B.接受银行对其使用信贷资金情况和有关生产经营、财务核定的监督C.按借款合同约定用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