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财务会计
甲企业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经过长年的生产经验总结和研究开发,发明了一种“XX 新
甲企业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经过长年的生产经验总结和研究开发,发明了一种“XX 新
题库总管
2019-12-17
33
问题
甲企业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经过长年的生产经验总结和研究开发,发明了一种“XX 新型材料” ,用以替代目前使用的生产材料,该新型材料比现有材料密度更小耐用性更强,且生产成本较低,同时市场上没有相似的材料可以替代,故甲企业对该“XX 新型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申请了专有权并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甲企业拟以该专有技术作价出资成立 A 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专门生产该材料并进行销售。为此,甲企业聘请乙资产评估机构对该“XX 新型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专有技术的价值进行评估,要求提供该资产截止评估基准日的市场价值,为投资提供价值参考依据。乙资产评估机构在与委托人甲企业签订资产评估服务合同后,指派资产评估师王某担任本次资产评估小组的组长,在了解相关情况后,王某认为对该专用技术进行价值评估时,具体应当使用超额收益法,他认为,由于该新型材料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收益,因此需要计算其为企业带来的超额收益,并以此为依据来评估专用技术的价值。<1> 、请列举无形资产评估的三种基本方法。请指出,对该“XX 新型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专有技术进行评估适用哪种基本方法,并说明理由。<2> 、请指出,王某认为采用“超额收益法”对该专用技术的价值进行评估的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如认为不正确,请指出应当采用哪种具体的评估方法。<3> 、请列举无形资产收益期限的确定方法。指出该专用技术适用哪种确定方法,并说明理由。
选项
答案
解析
1.无形资产评估的三种基本方法包括:收益法、市场法和成本法。对该专有技术进行评估适用收益法。理由:适用收益法的无形资产包括不具有替代性或者替代性很弱的无形资产、由经营者经过长时间积累出来的无形资产和由特定权力许可的,其他人员不具有该许可的权力。根据题目资料,该专用技术生产出来的材料,市场上没有相似的材料可替代,即该无形资产不具有替代性,所以适用收益法。2.王某的判断不正确。理由:超额收益法在特许经营权、公路收费权、矿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中特别适用,也常用于企业合并对价分摊、商誉减值测试、可辨认无形资产减值测试等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无形资产评估。该专用技术并不具备上述特征,因此不能使用超额收益法。对该专用技术的价值评估应当采用增量收益法。增量收益法多用于评估两种无形资产的价值:可以使企业产生额外的现金流量或利润的无形资产和可以使企业获得成本节约的无形资产。题目资料说明,该新型材料比现有材料密度更小3.无形资产收益期限的确定方法包括:法定年限法、更新周期法和剩余经济寿命预测法。该专用技术收益期限的确定适用法定年限法。因为甲企业对该技术申请了专利权,受到法律特定保护,因此适用法定年限法。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o6AEKKKQ
相关试题推荐
甲公司是济南一家从事服装生产的企业,在非同一票据交换地区的广州设立了该公司非独立
企业进行会计处理和进行外币债权、债务决算时,如何以本国货币进行评价所面临的风险是
甲公司是济南一家从事服装生产的企业,在非同一票据交换地区的广州设立了该公司非独立
某企业的2012年的营业利润为100万,营业外支出为10万,营业外收入为30万,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每年()为一个会计年度。
在一个国家内只建立一家统一的中央银行的是()中央银行制度。
()的成立,标志着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现代银行制度的确立。
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
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部分,准予扣除。
随机试题
关于功血,黄体萎缩不全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不包括()。 A.月经周期正常,经期延长
城镇住户调查中的婚姻状况包括( )。 A.未婚 B.有配偶
关键点见证是按照()要求,在设备制造环节组织开展的质量监督工作,监督、检
()是度量一个股票组合相对于某基准组合偏离程度的重要指标,被广泛用于被动投资及
贸易从属费用的收款一般采用()。
某公司2015年销售收入为1亿元,销售成本为8000万元。2015年期初存货为4
患儿,男,6岁。西医确诊为急性肾小球肾炎。病程第9日,症见肢体浮肿,尿少,咳嗽气
设计方作为项目建设的一个参与方,其项目管理的目标包括()。 A.设计
甲亢危象的治疗,下列最理想的是A.丙硫氧嘧啶+泼尼松B.碘剂+甲巯咪唑C.丙硫氧嘧啶+普萘洛尔+甲巯咪唑D.甲巯咪唑+普萘洛尔+泼尼松E.丙硫氧嘧啶+碘
心指数等于A.((心率×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B.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C.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D.心输出量×体表面积E.心率×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