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财务会计
甲公司自行建造的C建筑物于2×16年12月31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于当日直接出租,成本为6800万元。甲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甲公司自行建造的C建筑物于2×16年12月31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于当日直接出租,成本为6800万元。甲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admin
2020-12-24
64
问题
甲公司自行建造的C建筑物于2×16年12月31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于当日直接出租,成本为6800万元。甲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2×18年12月31日,已出租C建筑物累计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1200万元,其中本年度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500万元。根据税法规定,已出租C建筑物以历史成本为基础按税法规定扣除折旧后的金额作为其计税基础,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自投入使用的次月起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甲公司2×18年度实现的利润总额为15000万元,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甲公司下列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有( )。
选项
A.2×18年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210万元
B.2×18年12月31日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为470万元
C.2×18年应交所得税为3625万元
D.2×18年所得税费用为3750万元
答案
ABD
解析
2×18年投资性房地产增加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500(公允价值变动收益)+6800/20(2×18年按税法规定应计提的折旧额)=84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840×25%=210(万元),选项A正确;2×18年12月31日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余额=1200(累计公允价值变动收益)+6800/20×2(至2×18年12月31日按税法规定累计应计提折旧)=1880(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1880×25%=470(万元),选项B正确;2×18年应交所得税=(15000-840)×25%=3540(万元),选项C错误;2×18年所得税费用=3540+210=3750(万元),选项D正确。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pg8KKKKQ
相关试题推荐
在产品是否应进一步深加工的决策中,相关成本包括( )。A、进一步深加工前的半成品所发生的成本B、进一步深加工前的半成品所发生的变动成本C、进一步深加工所
放弃另一个方案提供收益的机会是指( )。A、重置成本B、机会成本C、付现成本D、专属成本
甲产品单位直接材料成本为8元,单位直接人工成本为6元,单位变动性制造费用为3元,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为7元,单位变动性销售和管理费用为5元。该公司经过研究确...
甲公司只生产一种A产品,为了更好地进行经营决策和目标控制,该公司财务经理正在使用2011年相关数据进行本量利分析,有关资料如下: (1)2011年产销量...
关于边际贡献,下列表达式中正确的有( )。A、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B、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C、制造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D
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价50元,单位变动成本20元,固定成本30万元,正常销售量为2万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盈亏临界点销售量为10000件B、
下列属于酌量性固定成本的有( )。A、科研开发费 B、固定资产折旧C、职工培训费 D、财产保险费用
已知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为30元/件,固定成本总额200万元,产品单价为80元/件,为使销售息税前利润率达到31.25%,该企业的销售额应达到...
某企业生产中需要的检验员同产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经验表明,每个检验员每月可检验1200件产品,则检验员的工资成本属于( )。A、半变动成本B、阶梯式成本C
假设某企业只生产销售一种产品,单价50元,边际贡献率40%,每年固定成本300万元,预计下年产销量20万件,则价格对利润影响的敏感系数为( )。A、10B、
随机试题
2014年1—6月全国及部分省市糖果产量统计表 2014年6月
下列属于量化交易所需控制机制的必备条件的有()。
官府菜是古代官宦之家所制的馔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规定,下列关于实用新型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生产、销售假药的,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并处
2015年淘汰的铸造冲天炉吨位不大于()吨/时。
以下是某求助者做MMPI的测验结果。 该求助者F量表得分表明()。
一个防护区内设置5台预制七氟丙烷灭火器装置,启动时其动作响应时差不得大于()sA.1B.3C.5D.2
黄柏的主产地是A:四川B:广东C:河北D:东北E:广西
物资供应计划叙述正确的有()。A:是对工程项目建筑施工及安装所需物资的预测和安排B:是指导和组织工程项目的物资采购、加工、储备、供货和使用的依据C:是保障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