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建筑工程
下列选项中,关于钻孔桩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做法正确的有( )。A.灌注前导管下端应下放至距孔底沉渣0.3~0.5m为宜 B.灌注混凝土标高应与桩顶设计标高一致
下列选项中,关于钻孔桩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做法正确的有( )。A.灌注前导管下端应下放至距孔底沉渣0.3~0.5m为宜 B.灌注混凝土标高应与桩顶设计标高一致
admin
2020-12-24
60
问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钻孔桩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做法正确的有( )。
选项
A.灌注前导管下端应下放至距孔底沉渣0.3~0.5m为宜
B.灌注混凝土标高应与桩顶设计标高一致
C.灌注时导管埋人混凝土中的深度一般控制在2~4m
D.灌注中途任何原因中断灌注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
E.混凝土的初存量应保证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不小于1.0m
答案
ACE
解析
根据钻孔桩水下混凝土的浇筑施工要点,对五个选项分析如下: (1)选项A:灌注前导管下端应下放至距孔底沉渣0.3~0.5m为宜。施工要点要求在浇筑前,将导管下端下放到距孔底渣0.3~0.5m为宜。故属于正确选项。 (2)选项B:灌注混凝土标高应与桩顶设计标高一致。施工要点要求浇筑标高应高出桩顶设计标高1.0m。与要求不符,属做法错误。 (3)选项C:灌注时导管埋入混凝土中的深度一般控制在2~4m。施工要点要求导管埋入混凝土中的深度任何时候不得小于1m,一般控制在2~4m。故属于正确选项。 (4)选项D:灌注中途任何原因中断灌注时间不得超过1h。施工要点要求一经浇筑,应连续进行,中途任何原因中断浇筑时间不得超过30min。与要求不符,属做法错误。 (5)选项E:混凝土的初存量应保证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不小于1.0m。施工要点要求混凝土的初存量应保证首批混凝土浇筑后,使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小于1.0m。故属于正确选项。 故本题正确选项应为“ACE”。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q9OaKKKQ
相关试题推荐
设计合同采用定金担保,定金额度一般为合同总价的()。A:10%B:15%C:20%D:25%
关于施工监理合同中“监理工作范围”条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监理工作范围一般应与工程项目总概算、单位工程概算所覆盖的工程范围相一致B:在监理合同中,应明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适用范围,不包括()。A:规模小的工程建设项目B:发包人提供设计的工程建设项目C:复杂程度高的工程建设项目D:按照传统的“设计一招标一建
工程保险的期限不包括()。A:施工期B:试车期和考核期C:保证期D:保修期
根据《建设工程设计合同(示范文本)》,下列关于委托任务范围的设计变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2009年真题]A:发包人有权自行修改设计文件B:经过批准的设计
某市一栋3000m2普通办公楼为框架结构,建筑工程直接费为370万元,其中,毛石基础为39元/m3。而今拟建一栋3500m2办公楼,采用钢筋混凝土带形基础...
与管理承包模式(MC)相比,属于委托代理式管理模式特点的是()。[2011年真题]A:主要采用平行发包方式B:减少了设计方与施工方的合同界面C:项目管理公司
某施工项目发生设计变更,导致土方工程量由原计划的15000m3增加到18000m3,该土方工程为施工进度计划中的关键工序,原计划施工天数为10天,若其他工...
管理咨询方根据业主委托方式选择介入工程建设项目的时机。“建造全过程管理”是指管理咨询方在()阶段即介入项目管理。[2011年真题]A:项目建议书B:设计与计划
根据工程实际需要,需对已批准的设计文件进行较大变更时,应先报原审批机关批准,然后由()进行设计文件的修改。[2011年真题]A:建设单位B:原设计单位C:监
随机试题
宽免和费用扣除的内容不包括( )。 A、为取得收入而必须支付的有关费用 B
下列因素中,不会引起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后呼吸困难和窒息的是 A.手术创伤的应激诱
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即 A、疡 B、疮疡 C、肿疡 D、溃疡
下列管理层次与组织活动的对应正确的有()。 A.高层管理对应战略计划活动B
某公共建筑工程,建筑面积22000m2,地下二层,地上五层,层高3.2m,钢筋
关于网络新闻管理的第一个法规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信息产业部于2000年11月6日颁布的()。出题:新闻记者证核发办公室A.《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
背景 某在建机场的飞行区指标Ⅱ为E,在土基填方施工过程中,为了加快施工进度,碾压施工队数次在降雨停止后,立刻按碾压遍数的要求分别使用轻型光轮压路机、20...
适应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和()。
检查机车时,手触检查主要适用于有关部件的温度、振动以及高压油管的()。P70T321
疫气发生和疫病流行的原因不包括A:气候反常变化B:环境污染C:食物污染D:预防隔离不力E:情志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