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考公考编
简述犯罪的基本特征。
简述犯罪的基本特征。
admin
2020-12-24
28
问题
简述犯罪的基本特征。
选项
答案
解析
犯罪是指刑法规定应当受到刑罚惩罚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其基本特征是: (1)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社会危害性既是行为构成犯罪的根据,又揭示了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反映了犯罪与社会的关系,说明了国家将一定行为规定为犯罪并加以刑罚惩罚的理由,揭示了犯罪的社会、政治内容。 (2)刑事违法性。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基本法律特征,是划分犯罪行为与一般违法行为的基本界限。只有当一个行为既具有社会危害性,又具有刑事违法性时,才能被认定为犯罪。一方面,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刑事违法性的基础。一个行为如果不具有社会危害性,就不应当被刑法规定为犯罪;另一方面,刑事违法性是社会危害性在刑法上的体现。一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或早或晚都会被国家立法机关规定在刑法中。因此,只有当一个行为既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同时也违反刑法规范,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具有刑事违法性时,才能被认定为犯罪。 (3)应受刑罚惩罚性。犯罪是适用刑罚惩罚的前提,刑罚是犯罪的法律后果。所以,应受刑罚惩罚性也是犯罪的一个基本特征。如果一个行为不应当受刑罚惩罚,也就意味着它不是犯罪。 犯罪的这三个特征是密不可分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的基础,而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则把犯罪与其他违法行为区别开来。因此,这三个特征对于犯罪都是必要的,并且是任何犯罪都必须具有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sEB0KKKQ
相关试题推荐
关于《中华民国刑法》(新刑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实行“客观主义”B.强调犯罪的客观后果C.实行“报应主义”D.强调“保全与教育机能”
《大明律·吏律》:“凡奸邪进谗言,左使杀人者,斩。若犯罪律该处死,其大臣小官巧言谏免,暗邀人心者,亦斩。若在朝官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者,皆斩。妻子为奴,财...
《大明律·吏律》:“凡奸邪进谗言,左使杀人者,斩。若犯罪律该处死,其大臣小官巧言谏免,暗邀人心者,亦斩。若在朝官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者,皆斩。妻子为奴,财...
明朝实行“重其所重”的原则,加重了对伦理教化方面犯罪的处罚。( )
删除了“十恶”条款,并减轻了某些犯罪处罚的法典是( )。A.《北齐律》B.《开皇律》C.《大业律》D.《武德律》
在“十恶”罪中,把奸小功以上亲,或者祖、父妾的犯罪称为( )。A.恶逆B.不孝C.不睦D.内乱
唐律规定,官变犯罪需划分为公嚣、私罪,处理上( )A.私罪从重B.公罪从重C.酌情处D.量刑相同
(一)请简释下列文字的含义,并运用中国法制史知识进行分析 《唐律疏议·名例律》:“诸犯罪已发及已配而更为罪者,各重其事”。“诸盗经断后,仍更行盗,前...
(一)请简释下列文字的含义,并运用中国法制史知识进行分析 《唐律疏议·名例律》:“诸共犯罪者,以造意为首,随从者减一等。若家人共犯,止坐尊长;侵损于...
(一)请简释下列文字的含义,并运用中国法制史知识进行分析 《唐律疏议·名例律》:“诸犯罪未发而自首者,原其罪。其轻罪虽发,因首重罪者,免其重罪;即因...
随机试题
下列各项属于信用风险计量所经历的阶段的有()。
某女,36岁,经血淋漓不净30天,血色淡,质稀薄,伴面色萎黄,神疲肢倦,舌淡,苔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湿热瘀阻证首选的方剂是
某进口设备采用运费在内价(CFR)形式,在该价格中包含的费用是()。
斜坡堤砂垫层施工时,砂的粒径应符合设计要求,含泥量不宜大于()。 A.0.
在传染科工作的道德要求中哪条是正确的A.热爱本职工作具有无私奉献精神B.争分夺秒竭尽全力抢救病人C.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D.防止交叉感染E.以上都是
以下哪项是生脉散的功用A.益气生津,养阴敛汗B.益气养阴,通阳复脉C.补脾疏肝,化湿止带D.清热生津,益气和胃E.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A.混合支持式 B.牙支持式 C.黏膜支持式 D.牙支持式或黏膜支持式 E.牙支持式或混合支持式A.混合支持式B.牙支持式C.黏膜支持式D.牙支持
烘干法测定水分适合于A:含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材B: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C: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D:各种药材E:果实类药材
在质押合同的内容中不得约定:质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前,不得与出质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质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