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财务会计
下列关于不动产进项税额抵扣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纳税人转让其取得的不动产或者不动产在建工程时,尚未抵扣完毕的待抵扣进项税额,不得抵扣 B.不动产在建工
下列关于不动产进项税额抵扣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纳税人转让其取得的不动产或者不动产在建工程时,尚未抵扣完毕的待抵扣进项税额,不得抵扣 B.不动产在建工
admin
2020-12-24
50
问题
下列关于不动产进项税额抵扣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选项
A.纳税人转让其取得的不动产或者不动产在建工程时,尚未抵扣完毕的待抵扣进项税额,不得抵扣
B.不动产在建工程发生非正常损失的,其所耗用的购进货物.设计服务和建筑服务已抵扣的进项税额应于当期全部转出;其待抵扣进项税额不得抵扣
C.购进不动产当月进项税额可以一次性扣除
D.购进时已全额抵扣进项税额的货物和服务,转用于不动产在建工程的,其已抵扣进项税额的40%部分,应于转用的当期从进项税额中扣减
E.购进不动产时计入待抵扣进项税额的部分,于购入的第13个月转入可抵扣进项税额进行抵扣
答案
BDE
解析
选项A:纳税人转让其取得的不动产或者不动产在建工程时,尚未抵扣完毕的待抵扣进项税额,允许于转让的当期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tsEKKKKQ
相关试题推荐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9年1月1日,甲公司发出一批实际成本为240万元的原材料,委托乙公司加工应税消费品,收回后直接对外出售。2009年5月30...
实行“免、抵、退”办法的生产企业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时,按规定计算的当期免抵税额,应借记的会计科目是( )。A.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B.
下列有关应付账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应付账款一般应在与所购买物资所有权相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或者所购买的劳务已经接受时确认B.预付款项情况
下列有关应付票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会计实务中,对于带息票据,一般按照开出.承兑的应付票据的到期值入账B.企业因开出银行承兑汇票而支付银行的承
关于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的确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作为存货的房地产改为出租,或者自用建筑物或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改为出租,其转换日为租赁期开始日B.
下列关于投资性房地产中已出租建筑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用于出租的建筑物是指企业拥有产权的建筑物B.已出租的建筑物是企业已经与其他方签订了租赁协议,
下列关于合营安排的分类,说法正确的有( )。A.合营安排分为共同经营和合营企业B.共同经营,是指合营方享有该安排相关资产并且承担该安排相关负债的合营安排C.
下列关于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成本法核算时,被投资方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投资方应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B.成本法核算时,被投
下列有关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和处置组的说法,正确的有( )。A.企业不应当将拟结束使用而非出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B.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
2017年8月1日,甲公司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为100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7万元,运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其中...
随机试题
关于碳酸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不要测定血锂浓度 B.可出现中毒,但不会
图12017年国庆前五天天津公路旅游情况 公路客运方面:10月5日共
关于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只要血肌酐不升高,应给予正常量优质蛋
过去,很多中国消费者钟爱国外的小电子产品及手机,除了高科技含量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做工精良,令人________。但今天,无论手机还是小电子产品,国产品...
下列不属于系统性风险特点的是()。A.大多数资产价格变动方向往往是相同的B.无法通过分散化投资来回避C.可以通过分散化投资来回避D.由同一个因素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A.服务的对象相同、服务的功能不同B.服务的对象不同、服务的功能不同C.服务的对象相同、服务的功能相同D.服务的对象
共用题干 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拟在某城市近郊区开发建造一居住区,根据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具体规划设计。居住区用地的中高层住宅比例为40%、总建筑密度...
按国家有关规定,对施工现场大气污染采取的有效措施是()。A.施工现场道路应硬化B.将有害废弃物做土方回填C.施工现场外围围挡不得低于1.8m,以避免
下列属于审计人员对固定资产实施实质性测试程序有:()。 A.验证新增固定资产的各种手续是否齐全 B.索取固定资产验收报告,检查验收部门工作的独特性
关于行政诉讼的起诉和受理,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原告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