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建筑工程
关于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各类进度计划的编制程序、审批程序属于组织措施的范畴 B. 管理措施主要涉及管理的思想...
关于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各类进度计划的编制程序、审批程序属于组织措施的范畴 B. 管理措施主要涉及管理的思想...
admin
2020-12-24
39
问题
关于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各类进度计划的编制程序、审批程序属于组织措施的范畴
B. 管理措施主要涉及管理的思想、方法和承发包模式
C. 风险管理属于进度控制管理措施的范畴
D. 应用信息技术属于进度控制管理措施的范畴
E. 在工程进度受阻时,应首先对有无设计变更的可能性进行分析
选项
答案
ABC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项目进度控制的措施。 A项:项目进度控制的组织措施包括编制项目进度控制的工作流程,如定义项目进度计划系统的组成;各类进度计划的编制程序、审批程序和计划调整程序等。所以A项正确。 BC项:项目进度控制的管理措施涉及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手段、承发包模式、合同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所以BC项正确。 D项:项目进度控制的管理措施应重视信息技术,所以应用信息技术属于进度控制管理措施的范畴。所以D项正确。 E项:在工程进度受阻时,应分析是否存在设计技术的影响因素,为实现进度目标有无设计变更的可能性,而非直接对有无设计变更的可能性进行分析。所以E项错。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选项为ABCD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wmhaKKKQ
相关试题推荐
关于供热管网工程试运行的说法,错误的有()。A、工程完工后即可进行试运行B、试运行应按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认可的参数进行C、试运行中严禁对紧固进行热拧紧D
下列关于热力管道安装无损检测要求说法错误的是()。A.管线折点处焊缝现场应100%进行无损检测B.钢管与设备、管件连接处的焊缝应进行100%无损探伤检验C.
下列关于管道固定支架说法错误的是()。A、固定支架必须严格安装在设计位置,位置应正确B、支架处管道不得有环焊缝C、固定支架的固定角板应与管道焊接D、支架
涂敷操作时钢管温度应高于露点温度()以上,且应控制在涂料生产商推荐的范围内。混合涂料的温度不应低于()。A、3℃B、5℃C、10℃D、13℃E、
沟槽开挖过程的支撑与支护说法正确的有()。A、撑板支撑应随挖土及时安装B、条件允许时施工人员可攀登支撑上下沟槽C、拆除撑板应制定安全措施,配合回填交替进行
管道做功能性试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压试验包括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B、管道严密性试验,宜采用注水法进行C、向管道注水应从下游缓慢注入D、给水管
不开槽管道施工,当周围环境要求控制地层变形或无降水条件时,宜采用()。A、浅埋暗挖B、定向钻C、夯管D、封闭式的土压平衡或泥水平衡顶管
下列属于沉井施工下沉控制要点的是()。A、下沉应平稳、均衡、缓慢,通过调整开挖顺序和方式纠正偏斜,做到“随挖随纠、动中纠偏”B、开挖顺序和方式没有严格要求
下列关于无粘结预应力张拉说法正确的是()。A、张拉段预应力筋长度小于25m时,可采用一端张拉B、张拉段预应力筋长度大于25m而小于50m时,采用两端张
下列关于金属止水带质量要求,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止水带应平整、尺寸准确,表面无铁锈、油污,无砂眼、钉孔B、金属止水带接头应按其厚度分别采用折叠咬接或搭
随机试题
未列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产业是()产业。
个人经营贷款采用保证担保方式的期限不得超过( )年。[2015年10月真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外燃机的是()。
血清蛋白区带电泳中M蛋白主要位于
具有明显的促进骨吸收的作用A.IL-6B.IL-4C.细胞黏附分子D.IL-1E.IL-8
根据面试实施的方式,面试可分为()A:结构化面试、非结构化面试和半结构化,面试B:一次性面试和分阶段面试C:情景性面试和经验性面试D:单独面试与小组面试
将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向日葵杂交,按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比例应为()。A.1/32B.1/8C.1/6D.1
从事建筑工程活动的人员,要通过国家任职资格考试、考核,由()注册并办理资格证书。A.工商行政管理部门B.劳动人事部门C.建设行政主管部门D.县级以上人民政
对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动产物权以占有和交付为公示手段B、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C、机动车等物权的设立、变更
人力资源管理在社会服务机构开展的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有助于服务机构专业化服务的展开。在社会服务机构中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A.激发员工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