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金融经济
共用题干 某商业银行系统,法定活期存款准备金率为20%,定期存款准备金率为10%,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比率为0.67,提现率为1%,超额准备金率为5%。已...
共用题干 某商业银行系统,法定活期存款准备金率为20%,定期存款准备金率为10%,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比率为0.67,提现率为1%,超额准备金率为5%。已...
admin
2020-12-24
54
问题
共用题干
某商业银行系统,法定活期存款准备金率为20%,定期存款准备金率为10%,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比率为0.67,提现率为1%,超额准备金率为5%。已知该国基础货币数量为980亿。问以下问题:
选项
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或货币基础,其主要包括()。
A:存款货币
B:货币供给量
C:通货
D:存款准备金
答案
CD
解析
81.本题考查基础货币包括的内容。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或货币基础,是指起创造存款货币作用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这两者的总和。基础货币的表达式:基础货币=流通中的通货+存款准备金。
82.本题考查考生对货币乘数概念的理解。货币乘数m=货币供应量Ms/基础货币MB,所以货币乘数与货币供应量成正比,与基础货币成反比。
83.本题考查货币乘数的计算。法定活期存款准备金率为:r=20%定期存款准备金率为:t=10%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比率为:s=0.67提现率为:h=1%超额准备金率为:e5%货币乘数m=1/(1%+2%+10%×0.67%+5%)≈3.06。
84.本题考查现金总量M
0
的计算。980×3.06≈30(亿元)。
85.本题考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xzjKKKKQ
相关试题推荐
关于劳动关系理论中劳动关系系统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A.个别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系统的基础构成B.集体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系统的核心构成C.社会劳动关系是
企业在预测未来人力资源需求时,有时会给予某一种关键的经营管理指示与人力资源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来进行预测,这种方法属于()。A.趋势预测法B.比率分析法C.马
下列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中,属于定性预测方法是()A.时间序列分析法B.德尔菲法C.回归分析法D.比率分析法
为了提高党政基层机构的执政能力,某市市委为200多名后备干部举办了一次培训。在培训班上,从事领导科学研究的李教授为学员们作了专场报告,系统介绍了领导行为理...
为了提高党政基层机构的执政能力,某市市委为200多名后备干部举办了一次培训。在培训班上,从事领导科学研究的李教授为学员们作了专场报告,系统介绍了领导行为理...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实施监督检查时,监督检查人员不得少于(),应当出示执法证件,并对被检查单位的商业秘密予以保密。A.2人B.3人C.5人D.8人
补充医疗保险主要包括()。A.企业年金B.职工大额医疗费用补助C.企业补充医疗保险D.商业医疗保险E.基本医疗保险
企业的补充医疗保险类型包括()。A.职工大额医疗费用补助B.工伤保险C.企业补充医疗保险D.商业医疗保险E.医疗保
社会保险法规定,职工跨统筹地区就业,其()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A.工伤保险B.商业保险C.基本医疗保险D.失业保险E.生育保
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内容主要包括()。A.委托银行发放B.通过邮局寄发C.社会保险机构直接发放D.依托社区发放E.委托机构发放
随机试题
《担保法》规定的法定担保范围包括()。 A.违约金 B.鉴定评估费 C.利
颅顶软组织的\"危险区\"位于 A.头皮浅筋膜内 B.帽状腱膜内 C.额、枕肌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某产妇妊娠合并糖尿病,孕期无其他合并症。于妊娠39周剖宫产一健康男婴,对于该新生
女性文学是诞生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开端,具有现代人文精神内
银行采取常规清收手段无效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审理该案件,一般应在立案之日起()内作出判决。A.3个月B.6个月C.12个月D.2年
在固定钢模板时,最常用的方法是( )。A.三角拉杆支撑法B.钢钎固定法C.混凝土预制块顶撑法D.钢丝绳固定法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以( )为基础,筹集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代理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农...
患者,男性,65岁,左侧腹痛、腹泻半年,间断出现脓血便,经结肠镜检查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该患者的病变多位于()。A.全结肠B.回盲部C.回肠下段及升结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战略是( ) A.基本实现现代化 B.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C.建设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