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外语考试
20世纪70年代后期,“滞胀”的出现使许多经济学家对( )产生了怀疑。
20世纪70年代后期,“滞胀”的出现使许多经济学家对( )产生了怀疑。
tikufree
2019-12-17
41
问题
20世纪70年代后期,“滞胀”的出现使许多经济学家对( )产生了怀疑。
选项
A、需求拉上论B、成本推进论C、不平衡增长模型D、北欧模型
答案
A
解析
需求拉上论认为,当经济中需求的扩张超出总供给的增长时,过度需求就会拉动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从而引起通货膨胀。但滞涨的表现却是,在经济远未达到充分就业时,物价就持续上涨,失业也不断地增加,这就表明总供给小于总需求不是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ym2lKKKQ
相关试题推荐
在产业增长阶段后期,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减少竞争的压力,甲公司需要拥有一部分原材料
某套利者打算利用沪锌期货进行套利,T0时刻建仓后期货价格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平仓
20世纪40年代,西方内部审计进入现代发展时期,其主要标志有( )。
吐痰者在公共场所吐痰传播细菌,经济学家称这种经济活动为( )。
企业培训雇员,经济学家称这种经济活动为( )。
宏观经济学中的“滞胀”是指()。
1975年,美国经济学家戈登(RobertJ.Gordon)提出的衡量通货膨胀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银行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而西方各国关于银行资本定义不统一
从20世纪40年代起从解决库存控制问题开始人们提出了几个典型生产运作方式,按出现
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陷入长期通货紧缩困境的主要原因是()。
随机试题
城市客流在方向上的客流动态的一般类型表现为()。 A、双向型的 B、断面型的
某市中心区的一个拟改造地段,占地41.1公顷,现状基本为工业,其中有少量质量完好
案例: (2)学生l和学生3的解法体现了数学解题中的两种通性通法,他们是什么
疾病监测的目的是( ) A.预防和控制疾病 B.收集和分析健康资料 C.
某一弱酸性药物pKa=4.4,当尿液pH为5.4,血浆pH为7.4时,血中药物总浓度是尿中药物总浓度的()。A.100倍B.99倍C.91倍D.
简述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取决于他们()。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
致病后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邪气是A.风B.寒C.湿D.暑E.燥
普萘洛尔和美托洛尔的区别是A.抑制糖原分解B.对哮喘患者慎用C.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D.没有内在拟交感活性E.对β1受体选择性的差异
在粗直径钢筋的机械连接中,钢筋连接接头断面强度有损耗的是()。A.滚压直螺纹连接B.套筒冷挤压连接C.镦粗直螺纹连接D.锥螺纹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