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建筑工程
阅读史料。 材料一 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再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
阅读史料。 材料一 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再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
Loveyou
2019-12-17
44
问题
阅读史料。材料一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再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材料二 1945年10月13日蒋介石给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密电:“抗战胜利,日寇投降……乃奸匪竞……企图破坏统一以遂其割据之阴谋,若不速予剿除,不仅八年抗战前功尽失,且必遗害无穷……此次剿共为人民幸福之所系,务本以往抗战之精神,遵照中正(注:蒋介石)所订剿非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完成任务……”材料三 1945年11月6日蒋介石对高级将领的演讲:“回想这20年来,奸匪始终是本党唯一的敌人。”材料四 (美国总统)杜鲁门回忆录: “事实上,蒋介石甚至连再占领华南都有极大困难……如果他不同共产党人及俄国人达成协议,他就休想进入东北。由于共产党人占领了铁路中间的地方,蒋介石要想占领东北和中南就不可能……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他们的武器……那么整个中国就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因此,我们便命令日本人守着他们的岗位和维护秩序,等到蒋介石的军队一到,日本军队便向他们投降……这种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的办法是国防部和国务院的联合决定而经我批准的。” 回答: (1)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理由是什么?国共双方经过9至10月的谈判,有什么结果? (2)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态度是什么?在上述材料中有何依据?在当时的实际行动中有何表现? (3)蒋介石当时为什么耍弄反革命两手?在上述材料中有何依据? (4)对于蒋介石玩弄的反革命两手,美国政府采取什么态度?这在上引材料和历史事实中有什么依据?
选项
答案
解析
(1)表面上说是为了避免内战,共商大计。10月10日签订《会谈纪要》 (2)蒋介石对中共极端仇恨,力图消灭。材料二是当时蒋介石的剿共密令;材料三表明蒋的一贯立场就是把中共视为“唯一的敌人”。谈判期间,国民党军队就在晋东南和平汉路沿线向解放区进攻。 (3)当时国民党军队大多还在西南,无法控制全国,所以蒋介石要争取时间,企图一手利用谈判来束缚中共,另一手加紧调兵抢占地盘削弱中共。材料四中,杜鲁门指出当时蒋介石无法控制东北和中南地区.如果日军放下武器,“整个中国就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 (4)蒋介石的“两手”是在美国的全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进行的。材料四中,杜鲁门表明了美国的态度,甚至决定了“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的办法”。事实上,当时美军侵占了上海、秦皇岛等大中城市,替国民党抢占战略要地和运送军队。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2qGNKKKQ
相关试题推荐
某单位订阅了30份学习材料发放给3个部门,每个部门至少发放9份材料。问一共有多少
如果1999年全部广告费的0.2%用于包装材料的印刷,那么此项支出约占
碳纳米管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自行车和球拍等产品生产中。但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根据所给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正确的再认与回忆,也即记忆丧失。动机性遗忘是指为避免不愉
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提出的著名口号是:
强攻战是在谈判中以绝不退让或高压的态度,迫使对方让步的策略。强攻战可以随时随地
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的
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根据下图材料,己村的粮食总产量为戊村粮食总产量的多少倍?
随机试题
围绝经期综合征病人单纯雌激素替代治疗适用于 A、子宫已切除者 B、不明原因
某企业为一般纳税人,本月出售产品收到价款100万元,出售产品收到的增值税17万元
社会工作者要承担直接服务者和间接服务者两种角色,服务的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属于
设,则f(x)的极小值为()。{图1}
突破了原先由政府独家办学旧格局的教育法规是( )
滑坡稳定性验算时,对正在滑动的滑坡体,其稳定系数Fs可取()。 A.0.9
学生对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的愉快心情的记忆是( )。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逻辑记忆D.动作记忆
丙米嗪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是A.使脑内5-HT缺乏B.使脑内单胺类递质减少C.使脑内儿茶酚胺类耗竭D.抑制突触前膜NA.的释放E.抑制突触前膜NA.和5-H
复方碘溶液治疗用于A.甲亢术前准备B.甲亢术后复发C.甲状腺癌D.甲减E.亚急性甲状腺炎
《招标投标法》规定,我国招标投标活动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A.公开原则 B.公平原则 C.公正原则 D.诚实原则 E.自愿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