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建筑工程
某公路隧道为单洞双向行驶两车道隧道,全长4279m,最大埋深1049m。隧道净空宽度9.14m,净空高度6.98m,净空面积为56.45㎡。该隧道其围岩主...
某公路隧道为单洞双向行驶两车道隧道,全长4279m,最大埋深1049m。隧道净空宽度9.14m,净空高度6.98m,净空面积为56.45㎡。该隧道其围岩主...
admin
2020-12-24
32
问题
某公路隧道为单洞双向行驶两车道隧道,全长4279m,最大埋深1049m。隧道净空宽度9.14m,净空高度6.98m,净空面积为56.45㎡。该隧道其围岩主要为弱风化硬质页岩,属Ⅳ~Ⅴ级围岩,稳定性较差。根据该隧道的地质条件和开挖断面宽度,承包人拟采用台阶分部法施工。隧道开挖过程中,由于地下水发育,洞壁局部有股水涌出,特别是断层地带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涌水更为严重。施工中采取了超前围岩预注浆堵水,在该隧道施工过程中还进行了监控量测,并指导二次衬砌的施作。
问题:
(1)根据背景材料,施工单位开展监控量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根据背景材料,超前围岩预注浆堵水应符合哪些规定
(3)根据背景材料,二次衬砌的施作应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进行
选项
答案
解析
(1)监控量测的目的: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作业;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变位、应力量测,修改支护系统设计;分析各项量测信息,确认或修正设计参数。 (2)超前围岩预注浆堵水应符合的规定: 1)注浆段的长度应根据地质条件、涌水量、机具设备能力等因素确定,一般宜在 30~50m之间。 2)钻孔及注浆顺序应由外圈向内圈进行,同一圈钻孔应间隔施工。 3)浆液宜采用水泥浆液或水泥水玻璃浆液。 (3)二次衬砌的施作应在满足下列要求时进行: 1)各测试项目的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 2)已产生的各项位移已达预计总位移量的80%~90%; 3)周边位移速率或拱顶下沉速率小于规定值。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4xmaKKKQ
相关试题推荐
关于尾矿库库址选择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工矿企业、大型水源地、水产基地和大型居民区上游B.位于全国和省重点保护名胜古迹的上游C.位于汇水面积
关于地面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要求,正确的是( )。A.楼梯每个踏步上方的净空高度应不小于2.2mB.长度超过60m的厂房,应设两个主要楼梯C.厂房内的一般设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一巷道工程,巷道断面20m2,倾角6。,围岩为中等稳定的砂泥岩互层,无有害气体,无水。永久支护为锚喷支护,喷层厚度120mm。施工组织设计...
用以稳定边坡的重力挡墙,其高度处理的正确做法是( )。A.重力挡墙不宜低于12mB.重力式挡墙的高度应完全由设计确定C.重力挡墙高度宜小于12mD.重力
当深部矿井巷道围岩压力较大、变形严重时,宜采用的永久支护形式有( )。A.可缩性金属支架支护B.砌碹支护C.锚喷支护D.管棚支护E.联合支护
井筒混合作业方式的主要特点是( )。A.加高了模板高度B.采用灵活、方便的整体金属伸缩式模板C.部分工序采用平行作业D.提升能力更强E.出矸方式更先进
在巷道中通过超声波测试可以获得( )。A.松动圈大小B.围岩应力分布C.岩层移动状况D.巷道变形
通常情况下,全断面一次掘进硐室的高度不应超过( )。A.4~5mB.5~6mC.6~7mD.7~8m
软岩巷道采取二次支护的主要原因是( )。A.巷道采用了分次施工方法B.巷道围岩压力大C.围岩变形且长期不稳定D.巷道底板容易产生底鼓
立井井筒采用现浇混凝土支护时,装配式钢模板的高度不宜超过( )m。A.0.6B.1.2C.1.8D.2.0
随机试题
皮肤粗糙,智力低下,身材矮小,躯干长,四肢短
锌缺乏症患儿每日补充元素锌为
甲公司现有某种存货1000件,成本为0.8万元/件,其中600件有合同,合同价格
企业集团的联合是多层次的,由处于()的众多企业组成。
单位代码反映单位的行业类别、隶属关系等。
耳前3穴(耳门、听宫、听会)属于下列哪三条经脉
根据《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4-2013),关于门窗工程量计算,说法正确的是()。A.木质门带套工程量应按套外围面积计算B.门窗工程
患者,男,69岁。因感冒支气管哮喘发作,遵医嘱用氨茶碱0.25g加入50%葡萄糖40ml静脉注射。 指导病人预防哮喘发作的主要措施是A.预防感冒B.坚持长期
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概念。他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
影院管理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A:宣传活动B:安全问题C:商业物业的通风D:影院卫生E:现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