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也许有人想不到,元宵节不仅是闹元宵、赏花灯的“狂欢节”,而且在古代还曾经是“情人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

admin2020-12-24  22

问题 今天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也许有人想不到,元宵节不仅是闹元宵、赏花灯的“狂欢节”,而且在古代还曾经是“情人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中国民间有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儿。馅儿有豆沙、白糖、山楂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作“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相传,袁世凯在篡夺了辛亥革命成果后想复辟登基当皇帝,但又怕人民反对,终日提心吊胆。一天,他听到街上卖元宵的人拉长了声音在喊:“元——宵。”他觉得“元宵”和“袁消”谐音,这不是要消灭他袁世凯吗?他坐立不安,悍然下令:从1913年的正月十五起,元宵这种食品只能称“汤圆”或“粉果”,但他如此避讳,到头来,元宵仍然流传不衰,而他自己却“袁消”了。
    至于元宵灯会,更是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周朝就已设有专门管灯的官员——司炬氏了。至于元宵灯会的来历,据传始于东汉明帝时期,由于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并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于是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成了民间盛大的节日。梁简文帝曾写过一篇《列灯赋》:“南油俱满,西漆争燃。苏征安息,蜡出龙川。斜晖交映,倒影澄鲜。”描绘了当时宫廷在元宵张灯的盛况。隋炀帝时,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盛大的晚会,以招待来宾和使节。
    到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及街道上处处挂灯,有的还建有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诗人卢照邻在《十五夜观灯》中有描述:“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而《南都繁会景物图》等画卷,形象地描绘了焰火夺目的鳌山及老百姓观看演出的热闹场景。明代后期《正德江宁县志》所描绘的灯节,更是繁华得让人目不暇接。
    在古代,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在封建社会中,元宵灯会给未婚男女提供了一个相见的机会。古时不少朝代都有“宵禁”的规定,唐代京城长安每晚夜禁。当太阳落山后,击鼓八百,谓之“净街鼓”。鼓停,即紧闭各处城门,人们不准外出,违者处以重罚。而一年之中,只有灯节三天例外。此外,古代社会有年轻女孩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清规戒律,一般不允许她们自由活动,只有在过节时才可以结伴外出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往的机会,未婚男女常常借着赏花灯与异性接触,因此元宵灯节期间往往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约会的好机会。
    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传统戏曲中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主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节定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古代的“情人节”。

袁世凯给“元宵”改了名字后怎么样了?

选项 A.被消灭了
B.继续当皇帝
C.元宵继续流传
D.人们不再称“元宵”为“元宵”

答案C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8sc8KKKQ
相关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