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财务会计
背最: 某城市桥梁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承台最大尺寸为:长8m,宽6m,高
背最: 某城市桥梁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承台最大尺寸为:长8m,宽6m,高
Loveyou
2019-12-17
32
问题
背最:某城市桥梁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承台最大尺寸为:长8m,宽6m,高3m,梁体为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跨越既有道路部分,梁跨度30m,支架高20m。桩身混凝土浇筑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到场就施工方法对作业人员进行了口头交底,随后立即进行1号桩桩身混凝土浇筑,导管埋深保持在0.5?1.0m左右。浇筑过程中,拔管指挥人员因故离开现场。后经检测表明1号桩出现断桩。在后续的承台、梁体施工中,施工单位采取了以下措施:(1)针对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编制了专项方案,采取了如下防裂缝措施:①混凝土浇筑安排在一天中气温较低时进行;②根据施工正值夏季的特点,决定采用浇水养护;③按规定在混凝土中适量埋入大石块。(2)项目部新购买了一套性能较好、随机合格证齐全的张拉设备,并立即投入使用。(3)跨越既有道路部分为现浇梁施工,采用支撑间距较大的门洞支架,为此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并对支架强度作了验算。问题:1.指出项目技术负责人在桩身混凝土浇筑前技术交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正确做法。2.指出背景中桩身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错误之处,并改正。3.补充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4.施工单位在张拉设备的使用上是否正确?说明理由。5.关于支架还应补充哪些方面的验算?
选项
答案
解析
1.不应口头技术交底。正确做法:技术交底应书面进行,技术交底资料应办理签字手续,并归档。2.桩身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拔管指挥人员离开现场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拔管应有专人负责指挥。导管埋深保持在0.5?1.0m左右也不正确,正确的做法是:导管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6m,并经常测探井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及时地调整导管埋深。3.减少浇筑层厚虔;优先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前提下,减少水泥用量,冷却集料或加入冰块;在混凝土中埋设冷却水管,通水冷却;采取温控措施,加强测温工作并实施监控。4.不正确。因为,张拉设备本身应经主管部门授权的法定计量技术机构校验合格;张拉机具应与锚具配套使用,并应在进场时进行检查和校验。5.还应验算支架的刚度和稳定性。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AYWNKKKQ
相关试题推荐
国家重点抗震城市的某大型医院综合楼属于哪类建筑?() A.甲类B.乙类C
关于膨胀土地区桥基的勘探,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1998)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对可能发
线路工程采空区初勘阶段的勘察重点是()。 A.查明采空区地表变形和塌陷的分布
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1998),下列关于崩塌和岩堆详勘的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下列关
为防止自重湿陷性黄土所产生的路基病害,需要进行工程处理,一般可以采用下列处理措施
下列()指标是膨胀土的工程特性指标。 A.含水比B.收缩系数C.膨胀率
按泥石流的工程分类法,下列对泥石流地区的建筑适宜性评价正确的是()。 A.
下列关于工程场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规模大,破坏后果很严重,难于治理
随机试题
电泳涂装按()性能可分为阳极电泳(工件是阳极,涂料是阴离子型)和阴极电泳(工件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建设工程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因此建设工程合同属于(
男性,45岁。发热、咳嗽、咳黄色痰2个月,胸片示:右肺脓疡。白细胞24X109/
"通因通用"适用于A.脾虚所致之泄泻B.肾虚所致之泄泻C.食积所致之泄泻D.寒湿所致之泄泻E.肠虚滑脱之泄泻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飘香的生命 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可...
下列说法中属于咨询师需要遵循的心身一体的观点的有()。 (A)心理和生理是相互作用的(B)心理和生理互为因果 (C)求助者常有心理问题躯体化倾向...
浅表性胃炎的主要特点是A.胃酸降低B.贫血C.胃酸分泌升高D.两者均无E.胃酸分泌升高和贫血
共用题干 患儿,女,3个月。母亲带其去儿童保健门诊接种百白破混合制剂。接种前,护士应询问的内容不包括()A:家族史B:疾病史C:过敏史D:目前健康状况
根据现行建设项目投资相关规定,固定资产投资应与()相对应。A、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B、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C、建设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D、
在路基土中埋设土工聚合物,以加强和改善路基土剪切特性的加固处理方法属于()。A.置换法B.土的补强C.土质改良D.挤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