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建筑工程
关于管涵施工技术要点的说法,错误的有()。A、管涵通常采用工厂预制钢筋混凝土管的成品管节 B、当管涵设计基础为混凝土或砌体基础时,基础上面可不设混凝土管座 C、
关于管涵施工技术要点的说法,错误的有()。A、管涵通常采用工厂预制钢筋混凝土管的成品管节 B、当管涵设计基础为混凝土或砌体基础时,基础上面可不设混凝土管座 C、
admin
2020-12-24
44
问题
关于管涵施工技术要点的说法,错误的有()。
选项
A、管涵通常采用工厂预制钢筋混凝土管的成品管节
B、当管涵设计基础为混凝土或砌体基础时,基础上面可不设混凝土管座
C、当管涵基础为天然地基时,应将管底土层夯压密实,形成平基管座
D、管涵的沉降缝应设在两端
E、管涵出入端墙、翼墙应符合《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有关规定
答案
BCD
解析
教材P92 一、管涵施工技术要点(1)管涵是采用工厂预制钢筋混凝土管成品管节做成的涵洞的统称。管节断面形式分为圆形、椭圆形、卵形、矩形等。(2)当管涵设计为混凝土或砌体基础时,基础上面应设混凝土管座,其顶部弧形面应与管身紧密贴合,使管节均匀受力。(3)当管涵为无混凝土(或砌体)基础、管体直接设置在天然地基上时,应按照设计要求将管底土层夯压密实,并做成与管身弧度密贴的弧形管座,安装管节时应注意保持完整。管底层承载力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按规范要求进行处理、加固。(4)管涵的沉降缝应设在管节接缝处。(5)管涵进出水口的沟床应整理直顺,与上下游导流排水系统连接顺畅、稳固。(6)采用预制管埋设的管涵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 B 50268—2008有关规定。(7)管涵出入端墙、翼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2008第5.5节规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CTgaKKKQ
相关试题推荐
高桩码头预制构件存放按三点以上受力状态设计的预制构件,宜采用()支垫存放。垫木应均匀铺设,并应注意场地不均匀沉降对构件的影响。 A.两点B.五点 ...
高桩码头预制构件吊运时的混凝土强度应()。如需提前吊运,应经验算。 A.达设计强度的50%B.达设计强度的70% C.符合设计要求D.达设计强度
在斜坡上打桩和打斜桩时,应拟定合理的打桩顺序,采取恰当的偏离桩位下位,以保证沉桩完毕后的最终位置符合设计规定,并采取()的方法,防止岸坡滑动。 A.挖...
高桩码头主要由下列几部分组成()。 A.墙身结构B.基桩 C.预制构件D.上部结构 E.混凝土面层
为保证基桩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桩尖应落在设计规定的标高上,桩尖标高是通过()的标高测量实现的。 A.桩顶B.替打顶 C.打桩架D.龙口
高桩码头沉桩后进行岸坡抛填时,应()进行。如设计另有规定,应满足设计要求。 A.由岸向水域分层B.由水域向岸分层 C.由岸向水域D.由水域向岸
高桩码头沉桩后进行回填或抛石时,在基桩处,沿桩周对称抛填,桩两侧高差不得大于()。如设计另有规定,应满足设计要求。 A.0.5mB.1m C...
预制构件安装前,应对预制构件的()等进行复查。 A.类型编号B.外形尺寸 C.混凝土强度D.吊点 E.混凝土抗渗
港口与航道工程中,高桩码头混凝土预制构件在预制场存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A.存放场地宜平整 B.按两点或多点支垫 C.场地需浇筑混凝土地坪 D...
高桩码头叠合板预制件在安装就位以后,要(),以使构件稳固。 A.用张紧器临时拉条稳住 B.将两根相接的底部伸出的钢筋焊接起来 C.立即浇筑混凝土 ...
随机试题
通宣理肺丸除宣肺止嗽外,还可 A、清热解毒 B、疏散风热 C、解表散寒
一眼球静止时处于内收位,瞳孔光反射正常,损伤的是()。 A.动眼神经 B.外
指数体系中()。
影响态度转变的情境因素包括()。多选
3,5,7,9,13,15,21,23,() A29 B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问题(一):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
建设单位必须在竣工验收()个工作日前将验收的时间、地点及验收组名单书面通知负责监督该工程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A.15B.10C.7D.5
根据履约保证金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标人必须交纳履约保证金B.履约保证金不得超过中标合同金额的20%C.履约保证金是投标保证金的另一种表述D.中标
共用题干 WhatIsCancer?Cancerisactuallyagroupofmanyrelateddiseasesthat...
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缓释策略应当实现的目标主要有()。A.监测各种可量化的关键风险指标B.满足不同职能部门对于风险状况的多样化需求C.风险控制/缓释策略应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