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财务会计
关于犯罪未遂,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甲正在乙住宅内实施抢劫,忽然听到警车
关于犯罪未遂,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甲正在乙住宅内实施抢劫,忽然听到警车
恬恬
2020-05-20
51
问题
关于犯罪未遂,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甲正在乙住宅内实施抢劫,忽然听到警车声音,以为是警察来抓自己,便被迫逃离现场。甲成立犯罪未遂B.甲将乙打昏后拖入水中,以为乙必死无疑,但适逢过路人将乙救活。甲成立犯罪未遂C.甲以为乙的口袋中有钱包,便将手伸进乙的口袋,但乙的口袋中并无钱包。甲成立犯罪未遂D.甲欲杀乙,埋伏在路旁开枪射击但未打中乙。甲枪内尚有子弹,但担心杀人后被判处死刑,遂停止射击。甲成立犯罪未遂
选项
答案
D
解析
根据《刑法》第23条第1款的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始终违背犯罪分子意志的,客观上使犯罪不可能既遂,或者使犯罪人认为不可能既遂因而被迫停止犯罪的原因。在犯罪未遂的情况下,行为人希望得逞的意志并没有改变与放弃,故未得逞是与其犯罪意志相冲突的。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包括三种情况:(1)抑制犯罪意志的原因,即某种事实使得犯罪分子认为自己客观上已经不可能继续实行犯罪,从而被迫停止犯罪。A项中,甲正在乙住宅内实施抢劫,忽然听到警车声音,以为是警察来抓自己,便被迫逃离现场。即使该车并不是警车或者虽然是警车但并不是来抓甲,但由于甲认为自己客观上已经不可能继续实行犯罪,仍然属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成立抢劫未遂。故A项正确。(2)抑制犯罪行为的原因,即某种情况使得行为人在客观上不可能继续实行犯罪或者不可能造成犯罪结果,如行为人正在实行犯罪时,被第三者发现而制止。(3)抑制犯罪结果的原因,即行为人已将其认为应当实行的行为实行终了,但意外情况阻止了结果的发生。B项中,甲将乙打昏后拖入水中,以为乙必死无疑,但适逢过路人将被害人救活。甲成立犯罪未遂。故B项正确。能犯未遂与不能犯未遂,这是以犯罪行为本身能否既遂为标准所作的区分。能犯未遂,是指犯罪人所实施的行为本身可能达到既遂,但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不能犯未遂,是指犯罪人所实施的行为本身就不可能达到既遂因而未得逞。不能犯未遂可以进一步分为对象不能犯未遂与手段不能犯未遂。C项中,甲以为乙的口袋中有钱包,便将手伸进乙的口袋,但乙的口袋中并无钱包,甲未能得逞,这是对象不能犯未遂。故C项正确。D项中,甲枪中尚有子弹,表明在当时甲客观上具有继续实施犯罪的可能性。甲担心杀人后被判死刑,这只是担心日后受到处罚,甲在客观上仍是可以继续实施犯罪的,在此情况下甲放弃犯罪,属于"能达目的而不欲",成立犯罪中止,而不是犯罪未遂。故D项不正确。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DCkMKKKQ
相关试题推荐
关于肺心病肺动脉高压形成机制的描述,错误的是 A.慢性缺氧所致肺血管重建是肺动
某夜,A潜入一住宅内,想要撬开保险柜实施盗窃,但撬了许久也未打开,下列说法正确的
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些选项所说的情况没有排除行为的违法性?() A.武警甲接
张某从加油站买回一桶汽油,在分装汽油的过程中,张某听说自己的儿子正在与他人打架。
甲开车正常行驶,避让不及将快速跑过马路的乙撞成重伤。事后查明,当时乙正在追赶前面
甲某见自己的弟弟遭3个流氓毒打,前去制止,而反遭流氓进攻,被迫自卫还击。正在这时
以下关于计件单价的计算公式,错误的是( )。 A.计件单价=该工作等级的单位
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有:() A.张某在深夜闯入仓库偷窃,由于光线太暗,张
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精神卫生工作的管理机制 A.政府组织领导 B.维护精神障
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一般公民发现他人建筑物发生火
随机试题
(38-39题共用备选答案) A.胃热呕吐 B.气逆呕吐 C.胃虚呕吐
在寿命表中,平均期望寿命表示为
提交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时,如果提交主体是中央项目单位,应当向()提交。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经当事人申请,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裁决。
不同建筑类别、建筑规模和使用部位的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的要求不同。下列关于建筑
感觉城市 ①都市最好的建筑大都是留在广场上。越老的广场越有味道,特别是那种椭圆
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中,下列哪类药目前证实对左心室肥厚逆转作用最好
关于投标保证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下列动火情形中,属于三级动火作业的是()。A.危险性较大的登高焊、割作业B.小型油箱等容器用火作业C.在非固定的、无明显危险因素的场所进行用火作业D.在
中国和甲国准备在一些合作领域缔结条约,根据国际法和我国《缔结条约程序法》的相关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条约中含有关于司法协助和引渡的内容,则该条约须由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