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法律的特征》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

Loveyou2019-12-17  19

问题 初中思想品德《法律的特征》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情景导入:让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对法律的感受。进而引出对本框的学习。环节二:新课讲授活动一:来源上看法律多媒体链接展示材料,并配相应图片:在我国,制定法律的权力属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的制定过程包括法律案的提出、审议、表决和公布四个环节。法律案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后,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实施。想一想:(1)从法律的来源上看,法律有什么特征?(2)法律与道德的来源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道德规范、风俗习惯是人们长期共同生活而约定俗成、自发形成的,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不是由国家制定的。活动二:从实施上看法律阅读下列材料:“6.26”国际禁毒日,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对5起毒品犯罪案件进行了集中公开宣判。当天宣判的案件均为一审案件,分别是文礼红贩卖、制造毒品案,刘家良等走私、贩卖毒品案,被告人张亨等制造毒品案,尼特尔坡运输毒品案,芦龙等制造、贩卖毒品、非法持有枪支案。在审理的这5起案件中,刘家良、文礼红等四人一审被判死刑,张亨等四人获无期徒刑。学生思考回答:这起案件嫌疑人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说明了法律具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而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惯、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活动三:约束范围上看法律多媒体出示此视频、文字资料:2015年4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央政法委原书记周永康涉嫌受贿、滥用职权、故意泄露国家秘密一案,由最高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经依法指定管辖,移送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审查起诉。2015年6月11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周永康进行了一审宣判,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思考: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央政法委原书记周永康被依法制裁,说明了法律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周永康位高权重,同样被法律追究,说明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谁也不能例外。环节三:巩固提高教师出示材料: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反腐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近年来,我国开展“天网”行动,抓捕外逃贪官。以上材料体现了法律的哪些特征?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老虎”“苍蝇”一起打体现了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我国开展“天网”行动,抓捕外逃贪官说明了法律靠国家强制力实施。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律的主要特征;明确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懂得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我们今后要认真学法、懂法、守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作业:1.自学课本P91,读一读“探究与分享”栏目。2.想一想国家强制力包括哪些方面?下节课同学们之间分享这两个问题。【板书设计】1.说一说法律和道德约束的区别。2.说说本节课你主要运用了什么教学方法,并说明使用此教学方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选项

答案

解析1.(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道德规范、风俗习惯是人们长期共同生活而约定俗成、自发形成的,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不是由国家制定的。(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而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惯、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2. 本节课主要运用了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通过选取恰当的人物、事件作为教学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形成对良好德行认同的一种教学模式。使用案例教学法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案例源于积累思想品德教师应该是有心人,在日常生后中注意身边的大事小情。这些都可能成为课堂上的教学案例。(2)案例需要提升通过知识迁移能对学生产生教育意义的案例教学,才是成功的。换言之,我们不只是让学生知道一个故事、一件事情、一则趣闻,而是通过这些内容呈现我们的教育内容。(3)案例贵在出新在案例教学中,案例材料的选择应该注重时效性。对于学生比较熟悉的材料,则应注意从新的角度、新的思路等方面,展示和使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J7B9KKKQ
随机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