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学历提升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小学老师雷夫?爱斯查斯在其所著的热门教育畅销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从事特殊教育的优秀教师获得一个...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小学老师雷夫?爱斯查斯在其所著的热门教育畅销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从事特殊教育的优秀教师获得一个...
admin
2020-12-24
45
问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小学老师雷夫?爱斯查斯在其所著的热门教育畅销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从事特殊教育的优秀教师获得一个宝贵的签名球,上面有美国著名棒球队——红袜队1967年全体队员的签名。这些球员都是他的偶像,对这样一个签名球,这位教师别提有多珍爱了。当年幼的儿子找他一起玩球时,他理所当然地警告儿子:绝对不能拿签名球来玩。儿子问他理由,他觉得儿子还太小,对球队和球员一无所知,说多了儿子也不会明白。于是,他没有解释原委,只对儿子说,不能用那颗球,是因为“球上写满了字”。
过了几天,儿子又找他一起玩球。当老爸再次提醒儿子不要拿写满字的球来玩时,小男孩满不在乎地说:我已经把问题解决了。爸爸问怎么回事,儿子说:我把球上所有的字都擦掉了。老爸气的想痛打儿子,但他转念一想,觉得儿子根本没做错事,因为自己并没有告诉儿子上面的字有什么意义。从那天起,他无论去什么地方都带着那颗空白的签名球。这颗球提醒他,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
不论家长还是教师,常常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用成人的思维理解孩子,用成人的保准要求孩子。岂不知,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正是儿童教育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律。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2年3月16日)
材料2
某大学一研究生凭借着设计“醒目药瓶”,摘得了素有“设计界奥斯卡”美誉的2011年度“国际红点奖”概念设计类奖。
在他提供的设计图上,常见的塑料药瓶盖的顶上一圈变身为一块圆圆的玻璃。“这是一面凹凸镜,有放大的功能。”他解释说,有了这个药瓶盖,老年人不需要带上老花镜来区别药的类别、服用量等。他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中对中老年人群体的关注。有一天,有位老人要吃药,可是药瓶上的字太小了,原本挂在脖子上的老花镜不见了,急的这位老人团团转。就这样,该同学很长一段时间沉浸在老人世界中。突然有一天灵感迸发,想到“醒目药瓶”这个点子。
有了灵感后,从设计,到写英文翻译说明,再到制作动画,一共才三天时间。也许有人要问,这样的设计看上去很简单,为什么能拿“国际红点奖”呢?他坦然,设计很简单,关键在于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老人。这一设计胜在实用。按照测算,不会给药品本身带来额外的成本,推广起来很容易,使用方便。“希望将来这款设计能推向市场,让更多人得到帮助。”
这位研究生说他没有想当名人的“野心”,只期望能从生活中的小处入手,用自己的设计改变生活,让生活更加美好。正如“红点”主席Peter Zee博士在颁奖晚会上说的那样:从同学们优秀的设计中,他高兴地看到的是他们所描绘的未来更加美好的世界。
摘编自《扬子晚报》(2012年3月17日)
(1)分析“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和“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老人”两事例所体现的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6分)
(2) ”用自己的设计改变生活,让生活更加美好”对我们从事实践活动有何意义?(4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1)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2分)两事例充分显示出主体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目的性、计划性和创造性作用,突出地表现了主体在认识中进行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的重要作用。(4分)(注:如考生从认识主客体的对立统一关系进行分析,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让生活更美好。为了有效地改造世界,就要客观地、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客观对象,按规律办事。要坚持以人为本,采取科学的方法,不断创新。(4分)。 【命题依据】 实践和认识是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首先,人的实践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它是受意识支配的,实践的这种本质特性决定它不能离开认识的指导。其次,认识活动及其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遵循其特有的活动方式和发展规律,它一经形成,便能反作用于实践。再次,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表现在许多方面:认识可以使主体了解、把握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性,指导主体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去从事改造世界的活动;认识可以使主体在实践活动之前,确定符合自身需要,又符合客观实际的目标、方案、步骤和措施,对实践活动作出预测和规划;认识可以使主体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调节自己的行动,指导主体选择实现目的的最佳行为方式;认识可以指导主体将局部经验上升为理论;认识还可以使主体实现对自身的认识,并自觉调整自己的活动,以适应改造客体的需要。最后,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有两种情况:一是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二是当错误的认识误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 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充分体现在作为认识的高级形式的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上。首先,理论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它可以而且应该走在实践的前头,指导实践的进程;其次,科学理论能预见未来,端正实践的方向;再次,科学理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推动人们在实践中创新。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解题思路】 (1)本题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的考题,考查对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真理和价值辩证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2)通过“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和“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老人”这两个材料来考查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以及对实践活动的启示。 (3)本题有两问,第一问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首先回答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的基本原理,其次回答“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和“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老人”如何体现了认识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作用,所以才能指导实践的。第二问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回答,包括要坚持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和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要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坚持真理和价值的统一等。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JUT0KKKQ
相关试题推荐
将猪的肝脏移植给人,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A.超急性排斥反应B.急性排斥反应C.慢性排斥反应D.手术技术尚不成熟
下列关于创伤修复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A.创伤修复的基本方式是增生的细胞和细胞间质充填、连接或代替缺损的组织B.现代外科已把利用异体组织或人造材料修复创伤作为
呼吸性酸中毒应先处理的问题是A.控制感染B.促进咳痰C.解除呼吸道梗阻,改善换气D.给予碱性液体
接受长期胰岛素治疗的病人最常见的问题是A.抗体诱发的胰岛素耐药性B.胰岛素注射部位产生局部变态反应C.低血糖D.胰岛素注射处感染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郭明义,鞍山钢铁集团矿山公司齐大山铁矿采场公路管理员。几十年来,他照着雷锋那样去做,“把雷锋的道路作为自己的人生选择,把雷锋的境界...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在这90年里,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成思危,著名经济学家,原民建中央主席,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谈到我国的政党制度,他深有体会地说:“西方的政党制...
材料1 从2009年11月23日起,一则时长3O秒,以“中国制造,世界合作”为主题的广告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正式播出。该广告由中国商务部会同4...
材料1 从2009年11月23日起,一则时长3O秒,以“中国制造,世界合作”为主题的广告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正式播出。该广告由中国商务部会同4...
材料1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发展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废除农业税,使延续几千年的“皇粮...
随机试题
对于商品房买卖销售行为,以下阐述正确的是()。
供应商认证的短期标准不包括()。
按照巴塞尔协议Ⅲ的新规定,以下应计入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的是()。
患者男,31岁,主诉因“近日高热、咳嗽伴有头痛、全身酸痛、不适、乏力等”就诊,经
治疗水肿湿毒侵淫证,应首选
民间社会服务机构一般会聘用独立的会计或寻找义务的核数师核定机构()的财政报告。
渗透陶瓷全冠的基底冠厚度要求为A.咬合面的厚度为0.6mm,其他面的厚度为0.3mmB.咬合面的厚度为0.4mm,其他面的厚度为0.2mmC.咬合面的厚度为
护士为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采集血培养标本时,最适宜的采集时间应在A.发热前,抗生素应用前B.发热前,抗生素应用后C.发热时,抗生素应用后半小时D.发热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口径,货币层次划分正确的()A.M2=大额定期存款+金融债券+商业票据B.M0(基础货币)C.M1(广义货币)。D.M1=个人持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项传输系统工程。在甲乙两地间新建1条直埋光缆和1个32×10G的DWDM系统。其中A站安装设备包括电源柜.ODF架和DW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