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职称考试
甲采用武力威胁的方法,胁迫乙同其一道盗窃丙。乙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在甲实施盗窃的过程中帮其望风。甲在盗窃的过程中,被丙觉察,甲见事情败露,随手捡起一块大石头向...
甲采用武力威胁的方法,胁迫乙同其一道盗窃丙。乙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在甲实施盗窃的过程中帮其望风。甲在盗窃的过程中,被丙觉察,甲见事情败露,随手捡起一块大石头向...
admin
2020-12-24
67
问题
甲采用武力威胁的方法,胁迫乙同其一道盗窃丙。乙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在甲实施盗窃的过程中帮其望风。甲在盗窃的过程中,被丙觉察,甲见事情败露,随手捡起一块大石头向丙头部砸去,致丙当场死亡。案发后,县公安局经县检察院批准,将甲、乙二人逮捕。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认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于是将甲、乙二人移送县检察院提起公诉。
在审查起诉过程中,如果人民检察院对本案的物证存在疑问,可以采取下列哪些措施?( )查看材料
选项
A.必要时,可询问提供物证的人员并制作笔录
B.要求公安机关对物证重新进行技术鉴定
C.要求侦查人员提供物证获取的有关情况
D.责令犯罪嫌疑人提供新证据
答案
ABC
解析
本题考查审查起诉的必经程序。《高检规则》第370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及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存在疑问的,可以要求侦查人员提供获取、制作的有关情况。必要时也可以询问提供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及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的人员和见证人并制作笔录附卷,对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进行技术鉴定。因此应选ABC。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KxTQKKKQ
相关试题推荐
甲有一辆宝马牌X5型号的汽车要卖掉,乙欲购买,甲对乙说:“你先开回去试用一个月,满意的话你就买下,价款40万元。”乙同意,开回汽车后未付款。在试用期间乙将...
甲委托乙购买一套机械设备,但要求以乙的名义签订合同,乙同意,遂与丙签订了设备购买合同。后由于甲的原因,乙不能按时向丙支付设备款。在乙向丙说明了自己是受甲委...
甲委托乙购买一套机械设备,但要求以乙的名义签订合同,乙同意,遂与丙签订了设备购买合同。后由于甲的原因,乙不能按时向丙支付设备款。在乙向丙说明了自己是受甲委...
二楼住户甲见一楼住户乙家的后面有较大的空间,遂在未经乙同意的情况下将自家的纸箱堆放于此。过年时,三楼住户丙在无意中将手中烟头丢下引燃了甲堆放的纸箱,导致乙...
张某(21岁,女)与刘某(25岁,男)通过他人介绍成为男女朋友,后刘某要求结婚,张某不同意,刘某威胁“不结婚就弄死张某全家”,张某只好同意结婚并办理了登记...
甲提前1013通过汽车站售票厅购买长途车票,购得车票以后甲因其他事情不能回家,便向车站退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甲向车站提出购票属于要约,车站根据合同自
甲开发商从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拍卖取得一块商品房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后将该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给了乙开发商。为了开发楼盘,乙开发商从丙银行贷款,合同约定:从201...
甲开发商从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拍卖取得一块商品房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后将该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给了乙开发商。为了开发楼盘,乙开发商从丙银行贷款,合同约定:从201...
甲开发商从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拍卖取得一块商品房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后将该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给了乙开发商。为了开发楼盘,乙开发商从丙银行贷款,合同约定:从201...
甲开发商从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拍卖取得一块商品房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后将该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给了乙开发商。为了开发楼盘,乙开发商从丙银行贷款,合同约定:从201...
随机试题
为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的发生,叶酸补充最好从( )开始。 A、计划怀孕或可能怀
关于2012年通过的《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邻里纠纷
74.饭店前厅客户档案管理的内容主要有()。 A.预订控制 B.分类管理
(13-16题共用备选答案) A.激光光致热效应 B.激光光致分解效应 C
患者,男性,60岁。曾突发中风,现症可见半身不遂,左侧肢体僵硬,拘挛变形,舌红脉
下列关于邻里单位理论的表述,错误的是()
患者,男,67岁,左上颌缺失,余留牙稳固。要求可摘义齿修复。该病例若设计为整铸支架式义齿,前腭杆离牙龈缘的距离不宜小于A.4mmB.5mmC.6mmD.
下列弥漫生结缔组织病的临床特点中哪项是不正确的()A.血补体水平降低B.多系统损害C.血尿酸升高D.抗核抗体阳性E.类风湿因子阳性
(2010年真题)在法的概念问题上,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主要观点是( )。A.法是阶级社会的产物B.法是民族精神的产物C.法是人类理性和本性的体现D.法是自
发生火灾事故,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A:一氧化碳中毒B:二氧化碳中毒C:硫化氢中毒D:有机过氧化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