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55岁,退休工人,初中文化程度。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求助者家中兄妹6人,他排行第3,小时候他...

admin2020-12-24  26

问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55岁,退休工人,初中文化程度。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求助者家中兄妹6人,他排行第3,小时候他认为父母偏心,有好吃的都留给弟妹。初中毕业时和别的同学一起“上山下乡”,插队到农村。在农村劳动时,不慎受伤,求助者觉得自己很倒霉。后来有同学先期回城了,求助者怪自己的父母没有本事,不能将自己弄回城里。后来求助者终于回城当了工人,看到自己的同学有的考上了大学,求助者就责怪父母不支持自己考学,自己还得帮父母养育弟妹,心中很不痛快。求助者的哥哥姐姐顺利结婚了,求助者开始谈恋爱,但谈了多次,都以失败告终。求助者怪自己家庭中兄弟姐妹多,家中经济条件差。由于岁数大未婚,被单位同事戏称“老青年”,求助者愤愤不平,但很无奈。求助者的家人纷纷劝其不要条件太高,求助者恨自己命不好,在40岁时无奈地结婚。求助者所在工厂不景气,在45岁时就被买断工龄。虽然得到一笔钱,但求助者因失去工作始终高兴不起来,认为自己实在是倒霉透顶,一直郁郁寡欢。几年前求助者的女儿出车祸,被撞断了腿,求助者认为自己的霉运还没有过去。半年前求助者的妻子患了癌症,他认为老天对自己实在太不公平。在妻子女儿的劝说下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幼体质较差,父母对其很照顾,但家中兄弟姐妹多,经济条件差。求助者曾多次谈恋爱,但大多都因嫌弃女方容貌等条件不好而失败。多年来求助者内心痛苦,烦恼,没有什么想干的,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总是闷闷不乐,经常借酒消愁。身体状况、人际关系等一般。经常不参加家庭、同学、同事间的聚会,就是春节也不愿与家人团聚。


请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本案例中,求助者遇到的负性生活事件有哪些?(10分)


2.本案例中,求助者的认知及特点是什么?(1 5分)


3.本案例中,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哪些?(1 5分)


4.对该求助者可以考虑哪些诊断?(20分)


5.按照贝克的观点,求助者的认知曲解有哪些?(1 0分)


6.咨询中面对求助者的种种不幸,咨询师在共情中应注意什么?(1 0分)


7.咨询师使用了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疗法,请简述该疗法的具体程序。(10分)


8.如果咨询师使用求助者中心疗法帮助求助者,请简述该疗法的过程。(10分)


选项

1.答:


(1)在农村劳动时受伤。(2.5分)


(2)45岁时工厂不景气,被买断工龄。(2.5分)


(3)几年前女儿车祸被撞断腿。(2.5分)


(4)半年前妻子患癌症。(2.5分)


2.答:


(1)求助者被买断工龄,失去工作,便认为“自己实在是倒霉透顶”  (2分),反映其


“以偏概全”的不合理认知特点。(4分)


(2)求助者因女儿出车祸被撞断腿,便认为自己的霉运还没有过去(3分),反映其“糟


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6分)


3.答:


(1)生物学因素:男,55岁,自幼体质较弱。(2分)


(2)社会性因素:


1)农村劳动时受伤。(1分)


2)45岁被买断工龄。(1分)


3)女儿车祸被撞断腿。(1分)


4)妻子患癌症。(1分)


5)家中经济条件差。(1分)


(3)心理因素:


1)存在不良归因倾向。(2分)


2)存在不合理认知倾向。(2分)


3)存在不良人格特点。(2分)


4)对他人及家庭持久的偏见。(2分)


4.答:


(1)严重心理问题。(6分)


(2)抑郁性神经症。(8分)


(3)(偏执型)人格障碍。(6分)


5.答:


(1)主观推断。(2.5分)


(2)选择性概括。(2.5分)


(3)个性化。(2.5分)


(4)夸大和缩小。(2.5分)


6.答:


(1)咨询师应从求助者的角度而不是自己的角度来看待求助者。(2分)


(2)表达共情应把握时机,共情应适度。(2分)


(3)要善于把握角色。(2分)


(4)善于使用躯体语言。(2分)


(5)应验证是否与求助者共情。(2分)


7.答:


(1)通过角色扮演和想象使求助者面临一种可以引发焦虑的认知。(2分)


(2)要求求助者评价他们的焦虑水平。(2分)


(3)教给求助者察觉哪些他们在压力情境下产生的引发焦虑的认知。(2分)


(4)帮助求助者通过重新评价自我陈述来检查这些想法。(2分)


(5)让求助者注意重新评价后的焦虑水平。(2分)


8.答:


(1)第一阶段:求助者对个人经验持僵化和疏远态度。(1分)


(2)第二阶段:求助者开始“有所动”阶段。(1分)


(3)第三阶段:求助者能够较为流畅地、自由地表达客观的自我。(1分)


(4)第四阶段:求助者能更自由地表达个人情感,但在表达当前情感时还有顾虑。(1分)


心理治疗的过程大部分发生在这一阶段和下一阶段。(1分)


(5)第五阶段:求助者能够自由表达当时的个人情感,接受自己的感受,但仍带有一些迟疑。(1分)


(6)第六阶段:求助者能够完全接受过去那些被阻碍、被否认的情感,他的自我与情感变得


协调一致。(1分)在这一阶段,常常会看到求助者流泪或眼睛湿润。(1分)


(7)第七阶段:在此阶段,求助者对治疗条件的作用,如关注、接纳等已不再看得那么重要。他几乎可以不需要咨询师就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2分)


答案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UMDQKKKQ
相关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