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财务会计
“函数图象”是高中数学中很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复习所学函数模型及其图象特征.可以使
“函数图象”是高中数学中很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复习所学函数模型及其图象特征.可以使
恬恬
2019-12-17
55
问题
“函数图象”是高中数学中很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复习所学函数模型及其图象特征.可以使学生对函数有一个较直观的把握和较形象的理解,缓解因函数语言的抽象性引起的学生的心理不适应及不自觉的排斥情绪。 (1)关于“函数图象及其应用”给出你的教学设计目标。(10分) (2)确定教学重点、难点。(10分) (3)设置两个教学环节(给出两个以上例题或练习题)并说明设计意图。(10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教学目标主要有: ①通过练习的设置,从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函数模型的广泛适用性,贯穿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观点,充分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加强看图识图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自觉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②结合具体的问题,并从特殊推广到一般,领会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及等价转化思想的意义和价值。③通过对所给问题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理解动与静,整体与局部的辨证统一关系,发展对变量数学的认识,体会函数知识的核心作用。 (2)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教学重点:常见函数模型的图象特征和实际应用。通过课堂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完成对相关知识的系统归纳,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增加学生的直观体验,深化认识,突破重点。 ②教学难点:利用函数图象研究方程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自主探究学习,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学习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象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寻找解题思路,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实现难点突破。 (3)教学环节及设计意图[img]/upload/tiku/438/5386671_1.png[/img][img]/upload/tiku/438/5386671_1_1.png[/img][img]/upload/tiku/438/5386671_1_2.png[/img][img]/upload/tiku/438/5386671_1_3.png[/img][img]/upload/tiku/438/5386671_1_4.png[/img][img]/upload/tiku/438/5386671_1_5.png[/img][img]/upload/tiku/438/5386671_1_6.png[/img][img]/upload/tiku/438/5386671_1_7.png[/img][img]/upload/tiku/438/5386671_1_8.png[/img]课堂小结: 本节课复习了常见函数模型及其图象特征,体会到利用函数图象解决函数性质的形象和直观。学习函数和方程的相互等价转化,体会函数方程思想与数形结合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正如华罗庚所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WP7lKKKQ
相关试题推荐
给某患者静脉注射一单室模型药物,剂量1050mg,测得不同时刻血药浓度数据如下:
给某患者静脉注射一单室模型药物,剂量1050mg,测得不同时刻血药浓度数据如下:
某一单室模型药物的消除速度常数为0.3465h-1,分布容积为5L,静脉注射给药
张老师在讲授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信息技术是什么、信息技术的特征、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这
目前描绘概念模型最常用方法是E—R图法,用于表示属性的图形符号是( )。
在Excel中,rank函数用于计算( )。
在OSl参考模型中.上层协议实体与下层协议实体之间的逻辑接口叫作服务访问点(SA
请阅读下列材料: 《文本信息加工——文字及其处理技术》是高中信息技术第四章文本
用VB表达式表示数学关系3
阅读下列材料: 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复习课上,胡老师问学生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有
随机试题
我国历朝为了防御外敌修筑长城,宁夏也是修筑长城的主要地区,在宁夏境内的长城分布大
(54-56题共用题干) 某男,30岁,近1周出现腰骶部及会阴部疼痛,小便频急
下列收养行为有效的是()。 A.生父母具有痴呆症 B.生父母送养时隐瞒被收
消化不良很常见,半数以上人群在生命过程中曾因此病症而就诊,其主要症状有上腹饱胀、
抑郁的主要表现为( )。
单
下列物质除()外均属于黄酮醇类化合物。 A.槲皮素 B.大黄素 C.山柰酚
女,40岁,眼睑下垂,全身无力3年。服用吡啶斯的明效,但近两日感冒后突感胸闷,今
对完成本专业学业同时辅修其他专业并达到该专业辅修要求的学生,由学校发给()。
小明在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这种策略属于() A.计划策略B.监控策略 C.调节策略D.时间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