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考公考编
中国的茶、饮茶方式、斗茶风气、茶具等传入日本后,逐渐与日本本土文化相结合,到了16世纪,形成了日本独特的茶文化——茶道。_________________...
中国的茶、饮茶方式、斗茶风气、茶具等传入日本后,逐渐与日本本土文化相结合,到了16世纪,形成了日本独特的茶文化——茶道。_________________...
admin
2020-12-24
39
问题
中国的茶、饮茶方式、斗茶风气、茶具等传入日本后,逐渐与日本本土文化相结合,到了16世纪,形成了日本独特的茶文化——茶道。___________________。不过,日本茶道实际上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结晶,如果没有中国茶树及茶文化的引入,茶道这个日本的国粹也就无从谈起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选项
A.日本原先既无茶树,也没有饮茶的习惯
B.现代日本茶道中所用的抹茶,最初就是从中国引入的
C.日本茶道数百年来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日本文化的一个象征
D.唐代,大批日本使节来到中国学习,并把中国文化带回日本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语句填空。 这是一道居中类语句填空题,横线所填的语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横线之前提到,中国的茶、饮茶方式等传入日本后,形成了日本的茶文化——茶道,横线处必然围绕日本的茶道继续话题,横线之后有转折关联词“不过”,是对横线处的转折,强调了日本茶道和中国茶树以及茶文化的关系。 A项,没有承接上文,没有提到茶道,故A项错误,排除; B项,虽然提到“日本茶道”,但是又引出另一话题“抹茶”,话题突兀,故B项错误,排除; C项,围绕日本茶道继续话题,同时谈到日本文化,与横线之后“中日文化交流”能够有效衔接,故C项正确; D项, 没有承接上文,没有提到“茶道”,故D错误,排除。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Z9D0KKKQ
相关试题推荐
2016年G省各级农业生产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生产发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方式。 2016年G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2876.45亿元,同比增长3.6%...
2016年G省各级农业生产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生产发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方式。 2016年G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2876.45亿元,同比增长3.6%...
2016年G省各级农业生产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生产发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方式。 2016年G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2876.45亿元,同比增长3.6%...
①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播,最终变成了一场全民狂欢。所谓树大招风,与第一季几乎是一边倒的赞美相比,第二季争议颇多,最大的争议有两个。一是食物...
“钟鸣鼎食之家,诗缨礼簪之族。”鼎作为中华文化象征之一,鼎在古代原本是用于:A.烹饪B.祭祀C.观赏D.行刑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所发现一种最古老的、自成体系的文字,可以说是现代汉字的老祖宗。甲骨文已相当________,如果认为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图形符号是汉...
避讳是为了表示对封建君主和尊者的敬畏,必须避免直接说出他们的名字而采用别的方式加以表示。它是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又是家天下和尊祖敬宗的体现。它起源于西周,...
①每年清明节期间,新茶初出,最适合参斗 ②斗茶,即比赛茶的优劣,又名斗茗、茗战,始于唐、盛于宋,是古代有钱有闲人的雅玩 ③斗茶的场所,多选在有规模的...
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开放30多年来,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长期形成的计划性思维,结构性矛盾、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各种影响市场经济改革的因素仍然存在。这...
中国历史上有无数名人,但没有谁能像诸葛亮这样,引起人们长久不衰的怀念;中国大地上有无数座祠堂,但没有哪一座能像成都玄武侯祠这样,让人产生无限的崇敬、无尽的...
随机试题
将领导行为划分为“关心人”和“工作管理”两个维度的是()。 A、密西根模式
以下哪一类型的基准比较方法,最可能为组织想要改善其对某一新业务过程的业绩评价指标
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A.脑出血 B.蛛网膜下隙出血
以下不属于行为疗法的是 A、系统脱敏 B、冲击疗法 C、厌恶疗法
某分部分项工程的清单编码为010302006004,则该分部分项工程的清单项目顺
假定,吊车梁采用突缘支座,支座加劲肋与腹板采用双面角焊缝连接,焊脚尺寸hf=10
2014年1-4月份,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下列哪一项利润同比增长金额最高?(
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 A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B非留体抗炎药
下列不是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的是A:新型冠状病毒B:腺病毒C:军团菌D:衣原体E:肺炎支原体
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散发大量热量,往往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高的现象,这被称为()。A:冷岛效应B:温岛效应C:热岛效应D:绿岛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