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财务会计
1. 论述注意的分配的认知资源加工理论和双加工理论,请举例说明。
1. 论述注意的分配的认知资源加工理论和双加工理论,请举例说明。
题库总管
2020-05-20
50
问题
1. 论述注意的分配的认知资源加工理论和双加工理论,请举例说明。
选项
答案
解析
答案:认知资源理论和双加工理论是关于注意分配的理论,这两种理论与以往理论(即过滤器理论、衰减理论和完全加工理论)不同,以往理论试图解释注意对信息进行选择的机制,这两种理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释注意,即注意是如何协调不同的认知任务或认知活动。不同的认知活动对注意提出的要求是不相同的。 (1)认知资源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与其把注意看成容量有限的加工通道,不如看做是一组对刺激归类或识别的认知资源或能力。这些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对刺激的识别需要占用认知资源,当刺激越复杂或加工任务越复杂时,占用的认知资源越多。当认知资源完全被占用时,新的刺激将得不到加工(未被注意)。该理论还假设,输入刺激本身并不能自动地占用资源,而在认知系统内有一个机制负责资源的分配。这一机制是灵活的,可以受人们的控制,这样人们可以把资源分配到重要的刺激上。 这一理论还区分了两种任务:资料限制任务和智源限制任务。资料限制任务的作业成绩由资料的质量问题所决定,即使分配更多的智源也无法提高作业成绩。而智源限制任务的作业成绩则由分配的智源的多少决定,其作业成绩随着分配智源的增加而上升。 例:对一个熟练的司机而言,开车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他可以毫无困难的一边开车一边和别人交谈。但是当交通非常拥挤时,他就必须小心翼翼的开车,这时他和别人的谈话不得不停下来。 这一理论有效地解释很多注意现象,但是这是一种循环论证。 (2)双加工理论 在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基础上,谢夫林等人进一步提出了双加工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加工有两类: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其中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是自动化进行的。这些加工过程由适当的刺激引发,发生比较快,也不影响其他的加工过程。在习得或形成之后,其加工过程比较难改变。而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 例:人们通常可能做好几件事情,如可以一边骑自行车一边看路边的风景,或是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等。在同时进行的活动中,其中一项或多项已变成自动化的过程不需要个体消耗认知资源,因此个体可以将注意集中在其他认知过程上。 意识控制的加工经过大量练习后,有可能变化自动化加工。例如:初学骑车时,需要全神贯注,当经过不断练习,已经熟练掌握这一技能时,就可以边骑车边和别人聊天。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ZKvpKKKQ
相关试题推荐
某新食物资源样品,需进行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需计算消化率,则不需测定( )。
我国目前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从职工参加工作第二个
下列各项中,收回的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不应再征收消费税的有()。 A、商业批发企
杨先生1987年参加工作,当时23岁。2005年1月1日,他所在的企业根据《企业
李四1987年参加工作,当时23岁,法定退休年龄为60岁。在退休第一年的养老金需
杨先生1987年参加工作,当时23岁。1996年1月1日,他所在的企业加入了统账
关于团体人寿保险的给付,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规定最低保额是为了保证
在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参加工作的职工被称为“中人”,他们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
社会认识职业理论产生于阿尔伯特?班杜拉的社会认识论,并试图说明文化、性别、遗传天
约翰?霍伦的理论是建立在他称之为人生定位这一概念的基础之上的,以下属于该理论的假
随机试题
下列有关证券市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一级市场是新证券发行的场所,通
商品住宅首期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最迟交存时间是()。 A、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时
根据《水法》规定,堤防工程护堤地属于( )。 A、工程效益范围 B、工程管
下面谱例的节奏型是()。
某工程平面如图所示,假定,本工程建筑抗震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
为找到和实施适当的营销组合,基金销售机构要进行市场营销的()。
哪种情况骨髓红系增生情况与网织红细胞计数不一致()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
感知综合障碍:指人在感知某一事物时,对其某一属性如形状、大小、远近或时间快慢等产生歪曲的感知。下列属于感知综合障碍的是()。A.在黑暗中错把木桩看成了人B
下列关于蒸发的说法,正确的有()。A:空气中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植物的蒸发B:水面蒸发的速度和数量取决于许多因素,但主要取决于气温和相对湿度
在“供应商关系谱”中,与采购商有关系或已建立关系的供应商有()。A.触手可及的供应商B.可以接受的潜在供应商C.需持续接触的供应商D.共担风险的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