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金融经济
(40-43题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69岁,右腹股沟区的肿块近来呈进行性增大,
(40-43题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69岁,右腹股沟区的肿块近来呈进行性增大,
tikufree
2020-05-20
31
问题
(40-43题共用题干)患者男性,69岁,右腹股沟区的肿块近来呈进行性增大,站立时、用力时明显,但是平卧后或不用力后肿块可以消失。肿块比较容易回纳,但是站立久或用力时间长时,有酸胀感。无明显疼痛。无家族史。从事一般的轻体力工作,无明显的诱因。
选项
40.提问1:根据患者目前的信息初步考虑的可能疾病为A.肿大的淋巴结B.右侧腹股沟疝C.右侧交通性鞘膜积液D.脂肪瘤E.右侧精索静脉曲张F.右侧隐睾
答案
BCE
解析
1.对于腹股沟区的肿块,应考虑到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静脉曲张、隐睾、肿大的淋巴结、脂肪瘤及其他实体肿瘤。结合题干中信息“站立时、用力时明显,但是平卧后或不用力后肿块可以消失;肿块比较容易回纳”的特点,可暂排除肿大的淋巴结、脂肪瘤、右侧隐睾的可能。2.有时患者比较胖或肿块比较小,以及肿块不易回纳,在判断肿块的性质时发生困难,此时,为了明确诊断需要辅助检查来帮助。目前超声检查方便且无创,是首选的方法。它通过辨别肿块内物体的性质来提供诊断依据。在检查时,只要发现肿块内有肠管的图像,腹股沟疝的诊断就成立。如果发现是实质性或液态的物质要考虑是腹股沟区的实质性病变或精索囊肿等病变。如果是脂肪组织要根据脂肪的走向来综合判断。3.腹股沟疝一旦诊断明确,手术治疗是唯一根治的方法。在无任何禁忌证的前提下,应该选择有利的时机进行手术。疝手术相对的禁忌证为:①老年患者全身情况不佳,特别是心肺功能;②患者患有较急的全身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③局部皮肤有感染。但是,在发生嵌顿、肠梗阻或绞窄等严重并发症时,应立即行急诊手术。手术方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4.因为采用人工合成的补片,为防止补片的术后感染,所以常规围术期应用抗生素。该患者为老年患者,而老年患者易合并便秘、慢性支气管炎等增高腹压的慢性病,因此,术后应常规给予通便、祛痰药物、局部冷敷。腹股沟疝患者大部分不放置引流管,只有在疝囊巨大,患者凝血异常,术中创面处理不佳,局部组织伴有感染时,要放置负压闭式引流管。腹股沟疝患者一般术后6小时可以下床,术后1~2天可以出院,术后1~2周可以上班。术后1~2个月可以恢复一般运动,术后3~6个月可以恢复正常体育运动。术后早期活动对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是有益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ZM6dKKKQ
相关试题推荐
人口的性别比例是指( )。 A.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B.男性
某地区男性人口1100,女性人口1000,该地区的性别比为( )。 A.
(41-43题共用题干) 1岁小儿,女孩。4天前开始发热、咳嗽、流涕,今晨发现
(37-40题共用题干) 患儿女,4岁。发热伴咳嗽3~4天,今出皮疹,住外院拟
(34-36题共用题干) 患儿女,10个月。腹泻5天入院。每日大便10余次,黄
(17-19题共用题干) 患儿,男,6岁。发热3天,体温38.5℃左右,伴头痛
(13-16题共用题干) 患儿,男,6岁。反复咳嗽和喘息发作6个月,夜间为甚。
(10-12题共用题干) 患儿男,1岁,10kg。腹泻2天,每日大便10余次,
(4-6题共用题干) 患儿,女,3岁。因发热3天,咳嗽2日伴腹痛而来诊。查体:
(1-3题共用题干) 患儿女,3岁。发热、咽峡炎病后2日内出疹,为在充血的皮肤
随机试题
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对4组程承重墙试件进行耐火极限测定,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表中
功用为祛风化痰、通络止痉的方剂是 A.牵正散 B.大秦艽汤 C.小活络丹
当前在大城市,征收土地使用税,每平方米年税额为0.9~18元。
如图所示,一个小区的道路围成了一个五边形,经实地勘测,五边形内有三个角为直角,A
某次会议需要印制会议材料,参会人员共计300人,每人发放一份会议议程,每5人共用
在白、黄、蓝、黑四种由浅至深排列的涂料中.一种涂料只能被自身或比它颜色更
父母不可能整天与他们的未成年孩子呆在一起,即使他们能够这样做,他们也并不总是能够阻止他们的孩子去做可能伤害他人或损坏他人财产的事情。因此,父母不能因为他们...
吴某为某期货公司客户。在该期货公司推荐下,吴某将交易全权委托给该期货公司工作人员丁某进行操作。不久,吴某发现其账户发生亏损10万元,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
某品牌在市场势力坐标矩阵中位于A区,即品牌的知名度高,美誉度也高,这说明该品牌()。A:是有市场潜力的品牌B:是市场势力很强的品牌C:属于“声名鹊起”品牌之
公司财产权能分离中,()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最高形式。A.第一次分离B.第二次分离C.第三次分离D.第四次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