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职称考试
材料。 问题: (1)围绕上述材料内容,谈谈该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与作用。(10分) (2)材料中提到的建构DNA双螺旋模型,属于...
材料。 问题: (1)围绕上述材料内容,谈谈该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与作用。(10分) (2)材料中提到的建构DNA双螺旋模型,属于...
admin
2020-12-24
46
问题
材料。
问题:
(1)围绕上述材料内容,谈谈该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与作用。(10分)
(2)材料中提到的建构DNA双螺旋模型,属于哪一种模型?请结合高中生物教材内容,列举两种同类型的模型实例。(10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第一处创设问题情境,以设置悬念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帮助学生形成DNA分子结构的初步印象。第二处创设问题情境,感悟DNA分子结构发现过程的科学探索精神和思维方法。了解组成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的连接方式。 第三处创设问题情境,进一步探究DNA的平面结构和空间结构。通过此处设置的一系列问题可以让学生注意到DNA分子结构的关键点,并形成有关DNA的具体清晰的结构图,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的空间想象能力。 第四处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1,学生能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通过问题2,学生可以比较理解遗传信息、DNA分子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知识;通过问题4,可引发学生对下一课时“DNA的复制”的期望.为构建更完整的知识体系提供帮助。 材料中强化了问题情景创设的目的性和有效性,既保证了课堂提问的数量和质量,也保证了问题情境具有一定的梯度和广度,从而引发学生对DNA结构本质的深层探究,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多角度、多样化和创新性,感悟科学家的科学探究精神,有效地落实了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三维目标。 (2)属于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是指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特征的模型.物理模型既包括静态的结构模型,如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等;又包括动态的过程模型,如教材中学生动手构建的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血糖调节的模型等。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eUq8KKKQ
相关试题推荐
北魏孝文帝下诏:“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从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鲜卑姓“拓跋”为汉姓“元”的主要目的...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
简述历史资料的具体内容。
下列有关《南京条约》的内容中,动摇清政府闭关政策的是()。A.割让香港B.五口通商,废除“公行”制度C.巨额赔款D.协定关税
《独立宣言》是美国近代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份历史文献。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独立宣言》阐述的内容是()。A.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论B.英国在北美殖民地实行的高压专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集中力量战胜国内外敌人起到重要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包括的内容有()。A.实行余粮征集制B.实行粮食税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全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
材料: 某教师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具体表现都会做出详细的记录。例如,对教学过程中的小组讨论,教师就会按参与小组讨论的情况、材料收集数量的情况、资料...
材料: 某中学历史教师在讲授“三国鼎立’’时,将授课的主要内容整理成下面的板书形式:三国鼎立、三分天下: 200年:官渡之战,曹操战胜袁绍,基本统一北...
中国史学中有“三通”之说。下列有关“三通”的内容完全正确的是()。A.《史通》《通志》《文献通考》B.《通典》《通志》《文献通考》C.《通典》《唐六典
随机试题
选择除尘器应主要考虑的因素不包括( )。 A.烟气及粉尘的物理、化学性质
根据我国现行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的规定,下列各项费用中表述正确的是( )。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旅游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下列关于旅游经营
关于社会评价人员的说法,错误的是()。
下列选项中,利率在偿付期限内发生变化的是()
在支持受助个人利益的活动过程中,倡导的前提有()。
干预和训练感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是()。(2009-11)
WHO推荐血细胞分析仪使用的抗凝剂是A:枸橼酸钠B:草酸钠C:肝素D:EDTA-K2E:EDTA-Na2
某公司160万吨/年甲醇生产聚丙烯项目,生产现场扩建2个甲醇储罐,招标了两家施工单位在同一区域现场施工作业,该公司要求这两家施工单位互相签订安全管理协议,...
春秋时期,针对以往传统法律体制的不合理性,出现了诸如晋国赵鞅“铸刑鼎”,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等变革活动。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晋国赵鞅“铸刑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