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建筑工程
关于常用钢材加工方法及对钢材性能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冷加工强化,它是将建筑钢材在常温下进行冷拉、冷拔和冷轧,提高其屈服强度,相应降低了塑性和韧性
关于常用钢材加工方法及对钢材性能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冷加工强化,它是将建筑钢材在常温下进行冷拉、冷拔和冷轧,提高其屈服强度,相应降低了塑性和韧性
admin
2020-12-24
64
问题
关于常用钢材加工方法及对钢材性能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 冷加工强化,它是将建筑钢材在常温下进行冷拉、冷拔和冷轧,提高其屈服强度,相应降低了塑性和韧性。
B. 时效强化,它是指经冷加工后,钢的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提高,塑性和韧性逐渐降低的现象。因此,可将经过冷拉的钢筋在常温下、或加热到 500~750 C并保持一定时间,实现时效处理
C. 热处理,热处理的方法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在施工现场,有时需对焊接件进行热处理
D. 焊接,建筑钢材的焊接方法包括电弧焊、电阻焊、气焊等
E. 铆接,使用铆钉连接两件或两件以上的工件的方法,它包括活动铆接、固定铆接和密封铆接
答案
ACDE
解析
时效强化,它是指经冷加工后,钢的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提高,塑性和韧性逐渐降低的现象。因此,可将经过冷拉的钢筋在常温下、或加热到100~200 C并保持一定时间,实现时效处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hRaaKKKQ
相关试题推荐
在对材料消耗过程测定与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完成产品数量和材料消耗量的计算而确定各种材料消耗定额的方法是()。A.实验室试验法B.现场技术测定法C.现场统计法
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关于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有关要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事业单位自有资金投资的建设工程发承包,
关于工程量清单编制中的项目特征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措施项目无需描述项目特征B.应按计量规范附录中规定的项目特征,结合技术规范、标准图集加以描述
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关于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的编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以重量计算的项目,其计量单位应为吨或千克
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关于计日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计日工表包括各种人工,不应包括材料、施工机械B.计日工
根据《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下列关于工程量清单项目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三级编码为分部工程顺序码,由三位数字表示
关于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编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工程数量主要通过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得到。B.在清单项目“工程内容”中包含的工作内容必须进行项目特征的描述
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关于材料和专业工程暂估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材料暂估价表中只填写原材料、燃料、构配件的暂估
关于工程定额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人工定额与机械消耗定额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时间定额B.预算定额为工程定额中的基础性定额C.概算定额的每一综合分项都包含
下列关于工程定额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机械台班定额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产量定额B.按生产要素分类,可以把工程定额分为劳动定额、机具消耗定额、材料消耗定额
随机试题
()是指预测数值表现为上限和下限两个数值所规定的区间的预测。 A、区间值预测
(472-476题共用备选答案) A.0°~90° B.0°~125° C
对于选定的区域若要一次性输入相同数据或公式,可在该区域输入数据或公式按“Ctrl
社会环境性压力源的种类包括()。(2008-11)
1,3,4,1,9,( ) A.5 B.11 C.14 D.64
香蕉人是指出国之后,黄色的皮肤不变,但内心已经被外国同化,“变成”白色的人。芒果人是指出国之后,黄色的皮肤不变,而内心还是中国人应有的,与皮肤一样颜色的。...
群体风气是指群体在长期活动中逐步形成的行为习惯和精神风貌,它是群体规范的一部分,是一种非正式的、非强制性的行为标准,由群体成员相互作用、约定俗成。 根据...
根据《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令第471号),中型水库工程建设征收耕地,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之和应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
下列关于刑事赔偿复议机关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复议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决定B.赔偿请求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之日起30日
通常情况下,货币政策目标确定后,中央银行选择相应中介目标时依据的原则包括()。A.可控性B.可测性C.连续性D.相关性E.可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