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医药卫生
共用题干 男,40岁。因2个月来发热、咳嗽、气短入院。已用青霉素、环丙沙星等治疗2个星期,症状无缓解并出现发绀。既往有血友病史,多次输血制品。体格检查:...
共用题干 男,40岁。因2个月来发热、咳嗽、气短入院。已用青霉素、环丙沙星等治疗2个星期,症状无缓解并出现发绀。既往有血友病史,多次输血制品。体格检查:...
admin
2020-12-24
24
问题
共用题干
男,40岁。因2个月来发热、咳嗽、气短入院。已用青霉素、环丙沙星等治疗2个星期,症状无缓解并出现发绀。既往有血友病史,多次输血制品。体格检查:T38.9℃,颈部、腋下可及直径1cm左右的淋巴结,光滑无压痛,肺部可闻及湿性啰音。胸片显示间质性肺炎。血WBC4.0*10
9
/L。多次血、痰培养无细菌生长。
选项
为明确诊断,应做的检查是
A:查血清抗-HIV
B:查血清SARS病毒特异性抗体
C:痰涂片找结核菌
D:荧光抗体法测肺炎衣原体抗体
E:插管吸痰做细菌培养并做药敏试验
答案
A
解析
题10:患者既往有血友病史,多次输血制品,同时伴有颈、腋下淋巴结肿大应考虑艾滋病。此次发热、咳嗽、气短3个星期,抗生素治疗无效,且多次血、痰培养无细菌生长,应考虑艾滋病并发卡氏肺孢菌肺炎的可能。临床症状不支持结核、肺炎衣原体肺炎。患者居住地未报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或患者有接触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区等流行病学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不考虑。题11:临床考虑艾滋病并发卡氏肺孢子菌肺炎的可能,故应做血清抗一HIV检查明确诊断。题12:临床考虑艾滋病并发卡氏肺孢子菌肺炎的可能,治疗应用复方磺胺甲唑。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jYJeKKKQ
相关试题推荐
超声检查在口腔颌面部不适用于A.确定有无占位性病变B.确定囊性或实性肿物C.为评价肿瘤性质提供信息D.确定深部肿物与邻近重要血管的关系E.确定肿物的解剖
患者,男,7岁,因多数乳牙龋坏去口腔科就诊,医生治疗龋坏牙后推荐专业应用含氟凝胶防龋。 医生叮嘱患者下次复诊时间是A.1周后B.1个月后C.3个
患儿,5岁,口腔健康检查时医生推荐使用局部涂氟的方法防龋,选择的氟化液为酸性磷酸氟。 局部涂氟操作时错误的步骤是A.清洁牙面B.邻面使用牙线清洁C.局部涂
患儿,5岁,口腔健康检查时医生推荐使用局部涂氟的方法防龋,选择的氟化液为酸性磷酸氟。 每次使用的药量最多不超过A.1.0mlB.2.0mlC.3.0
全国口腔健康调查技术组专家对某省调查人员进行了调查前培训,纠正了一些容易影响调查质量的不足之处。 临床检查不应该计入DMFT的牙是A.已充填有龋B.已充填无
患者右上中切牙扭转近90°角,且伴有唇侧倾斜,牙髓正常,牙根长、粗大,牙槽骨轻度吸收,牙龈红肿,探易出血。 如果选择桩冠修复,则根管治疗后开始桩冠修复的...
患者右上中切牙扭转近90°角,且伴有唇侧倾斜,牙髓正常,牙根长、粗大,牙槽骨轻度吸收,牙龈红肿,探易出血。 在患者不愿意正畸治疗的情况下,以下哪项是最佳...
如果此牙为死髓牙,牙冠缺损3/4,未行根管治疗,根长、粗大,牙槽骨良好。最佳的治疗方案为A.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B.根管治疗后铸造桩核加全冠修复C.根管治
为确定修复方案,要检查的主要内容,除了A.缺损情况B.口腔黏膜情况C.咬合情况D.牙髓治疗情况E.邻接接触情况
除以上症状外,可能还伴有的症状是A.咀嚼效率低下B.咬颊C.发音障碍D.食物嵌塞E.唾液增多
随机试题
乌头中含有的生物碱的结构类型为 A.有机胺类 B.异喹啉类 C.莨菪烷类
下列情况下,侵权行为人不对受害人承担连带责任的是:() A.甲(9岁)唆使乙
如果引起房地产价格变动的是单纯的通货膨胀因素,可以选择()。
根据《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DL/T5129-2013),防渗体压实控制指标采
给定资料 1.在W市举行的“楚天汽车文化节”上,几名身着比基尼的女童车模亮相,
含环烯醚萜类成分的药材是 A.黄芩B.地黄C.巴戟天D.玄参E-胡黄连
在这些清澈隽永的文字里,他们的欢声笑语、情感与才华扑面而来。优雅的语言之美如同满室盛开的芝兰,芬芳沁脾!时光从未淡去他们的身影,反而_,仿佛一支不灭的烛光...
为保证居住区与城市有良好的交通联系,居住区内主要道路与外围道路至少有()相连。(2008年真题)A.1个方向B.2个方向C.3个方向D.4个方向
某客户通过证券公司介绍在期货公司开户,基于期货经纪合同产生的责任应由()对客户承担。A.期货公司的短期借款B.期货公司向股东或者其关联企业借入的短期借款C.
下列关于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应当依法办理纳税申报B、纳税人在两处或两处以上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