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984年6月24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的一封

书海库2020-05-20  20

问题 35.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984年6月24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的一封反映福建宁德地区福鼎县磻溪镇赤溪村贫困状况的读者来信引发社会的关注和中央的重视。当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帮助贫民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拉开了新时期扶贫开发的序幕。赤溪村因此被称为“中国扶贫第一村”。时隔32年之后,2016年2月1日,赤溪村作为新时期扶贫开发“宁德模式”的典范亮相《人民日报》头版,再次引发关注。  当年,赤溪14自然村散落在9平方公里的大山里,山高路险鸟迹稀,要跳出“贫困的陷阱”极为不易。最初的办法是“输血”:由政府和社会等筹措资金送钱送物。但是这种救济式扶贫治标不治本,到上世纪80年代末,整个赤溪贫困率仍在90%以上。  针对当地贫困状况,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弱鸟可先飞,至贫可能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他非常富有前瞻性的指出:“抓山也能致富,把山管住,坚持10年,15年,20年,我们的山上就是‘银行’了”。  在宁德地委强力推动下,赤溪村打响了以转变观念为突破口的“换血”攻坚战——“挪穷窝”:用移民搬迁的方式把分散的14个自然村集中起来,通路、通电。搬迁成功了,生活环境改善了,新问题又来了:挪了穷窝,靠着人均不足1亩的土地,如何拔掉穷根,走一条自我致富之路?赤溪村两委干部再次帮助群众改变观念,因地制宜培育旅游特色优势产业。今天,生态旅游已成为赤溪人致富的主导产业,201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3万多元,其中45%以上来自旅游业。  三十多年来,赤溪村干部群众在党的扶贫政策支持下,在社会各方的大力帮助下,从“输血”帮扶到“换血”搬迁再到“造血”开发,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特色的扶贫脱贫之路,把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建成了小康村。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同赤溪村干部群众进行在线交流时指出:“‘中国扶贫第一村’这个评价是很高的,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弱鸟先飞,你们的实践印证了现在的扶贫方针,就是要精准扶贫。”  赤溪村矢志不渝推进扶贫开发、脱贫致富的艰辛历程,正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探索之路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七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已进入冲刺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是要把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尽快补齐”,而“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最突出的短板”。“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坚战。”  摘编自人民网(2016年2月1日、11月9日)、新华网(2016年7月25日)、央视网(2016年8月6日)等

选项 1.如何理解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2.赤溪村脱贫致富之路对当前我国实施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有何启示?

答案

解析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是我们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全面小康就是覆盖的领域要全面,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对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的理解如下:  ①近年来,贫困地区经济有所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城乡差距,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发展活力、社会治理等各个方面都要落后于城市,小康说到底还是“人”的小康,七千多万的农村贫苦人口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最突出短板,贫困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这些都需要花大力气着力解决。  ②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农民富起来,不让一个人掉队,尤其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没有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脱贫,就不是全面的小康。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体现。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说明了消除贫困,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2.  精准扶贫意味着将扶贫工作单元从区域瞄准转向农户瞄准,在区域发展格局下更加注重扶持贫困农户发展。同时,精准扶贫方略将社会保障的兜底作用与扶贫开发的增收作用相结合,形成到2020年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基本框架。通过精准扶贫,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满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不让一个人掉队。  赤溪村脱贫致富之路对我国实施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启示有:  ①坚持立足基本国情,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允许和鼓励各级、各地扶贫单位因地制宜、因人定策,灵活开展个性化扶贫工作。  ②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和模式,采取超常规措施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  ③坚持政府主导,把扶贫开发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开展大规模专项扶贫行动。  ④坚持普惠政策和特惠政策相结合,在加大对农村、农业、农民普惠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对贫困人口实施特惠政策,做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  ⑤脱贫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移民搬迁”对于自然条件较差,基础实施落后地区农村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水电站的建成,赤溪村结束了无电的历史,大大改善了生活条件。  ⑥加强村两委班子领导、巩固党建基础,实施“第一书记”制度,安排省直部门干部向党建薄弱村下派挂职“第一书记”帮扶。  ⑦政策扶植,出台政策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助力扶贫。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扶贫开发模式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因地制宜培育旅游特色优势产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jeFpKKK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