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医药卫生
患者男,32岁。间歇性上腹部隐痛伴反酸、嗳气5年,突然右上腹剧痛5小时。查体:T37.2℃,P100次/分,R16次1分,BP130/80mmHg。痛苦面...
患者男,32岁。间歇性上腹部隐痛伴反酸、嗳气5年,突然右上腹剧痛5小时。查体:T37.2℃,P100次/分,R16次1分,BP130/80mmHg。痛苦面...
admin
2020-12-24
39
问题
患者男,32岁。间歇性上腹部隐痛伴反酸、嗳气5年,突然右上腹剧痛5小时。查体:T37.2℃,P100次/分,R16次1分,BP130/80mmHg。痛苦面容,被迫体位,大汗淋漓。腹式呼吸消失,全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明显,肠鸣音弱。
选项
根据患者情况,治疗宜采取
A.急诊手术
B.保守治疗,观察病情变化
C.输液,应用抗生素
D.禁食,持续胃肠减压
E.病情无好转,剖腹探查
答案
A
解析
1.间歇性上腹部隐痛伴反酸、嗳气5年,高度怀疑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突然右上腹剧痛,怀疑为急性溃疡穿孔。溃疡病急性穿孔时,胃液对腹膜的刺激极为强烈,即刻发生化学性腹膜炎。患者多有较长的溃疡病史,穿孔前常有溃疡症状加重。诱因有暴食、进刺激性食物、情绪激动、过度疲劳等。突发上腹剧烈疼痛,迅速扩散至全腹。有时消化液沿结肠旁沟流向右下腹,引起右下腹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查体:全腹压痛和反跳痛,以上腹为著,肌紧张十分明显,可呈木板样强直;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肠鸣音消失。故答案应选A。 2.腹部立位X线检查可发现膈下有游离气体。故答案应选C。 3.①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轻、一般情况好的单纯性空腹较小穿孔。穿孔超过24小时,腹膜炎已局限者。主要采用胃肠减压、抑酸、补液和全身给予抗生素治疗。治疗6~8小时后,病情不见好转或反而加重,则应及时改为手术治疗;②手术治疗:适用于饱食后穿孔、顽固性溃疡穿孔和伴有幽门梗阻、大出血、恶变等并发症者。手术方式有单纯性溃疡修补和胃大部切除术。故答案应选A。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lNfCKKKQ
相关试题推荐
对患有不治之症且濒临死亡而又极度痛苦的病人,停止采用人工干预方式抢救而缩短病人痛苦的死亡过程称为A.医生助死B.积极安乐死C.消极安乐死D.自愿安
医生在与慢性病患者的交往中,医患关系中最理想的模式是A.主动一被动型B.指导一合作型C.共同参与型D.主动一主动型E.被动一被动型
在下列医生的义务中,属于法律义务的是A.开展普查普治活动B.开展义诊活动C.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活动D.开展健康体检活动E.下乡支援农村医疗
关于医务人员的同情感,错误的是A.它是医务人员发自内心的情感B.它是促使医务人员为患者股务的原始动力C.它是医德情感内容中低层次的情感D.它是责任
霍乱的预防,哪项是错误的?A.及时发现患者和疑似患者B.城区发现疑似患者应在6小时内报告C.易感人群可接种疫苗以提高免疫力D.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
下列哪项不属于传染源?A.患者B.病原携带者C.易感者D.隐性感染者E.受感染的动物
输血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有些患者只是缺少血液中的某些成分,并不需要输全血(含全部血液成分)。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出成分输血,即有针对性地为患者补充血液中缺少...
输血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有些患者只是缺少血液中的某些成分,并不需要输全血(含全部血液成分)。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出成分输血,即有针对性地为患者补充血液中缺少...
输血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有些患者只是缺少血液中的某些成分,并不需要输全血(含全部血液成分)。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出成分输血,即有针对性地为患者补充血液中缺少...
阿米巴痢疾患者,其粪便颜色为()A.白陶土色B.深黄色C.黄褐色D.果酱色
随机试题
增发()会分散原股东的控制权。
我国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
臌胀属阳虚水盛证者,治疗可选用
村集体经济组织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
以下关于脓肿切开引流的指征叙述错误的是 A局部疼痛加重,并呈搏动性跳痛 B触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个体要求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发挥,这属于()。 A.安全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
某游乐场修建如图所示的游泳池,其中边长为50米的正方形区域为深水区,水深2米;其余部分为浅水区,水深1.2米,则该水池共需多少升水?(π≈3)() A.1
消防电梯平面布置防火检查内容包括()。A:消防电梯设置的数量B:消防电梯前室的设置C:消防电梯井、机房的设置D:消防电梯的配置E:消防电梯的排水
属于二类毒性药材的是A.信石B.附子C.雪上一枝蒿D.生半夏E.甘遂
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有()A.产品产量B.能源消费总量C.年末人口数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E.财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