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考公考编
以下情况不能成立共同犯罪:( )。A.一方故意,一方为过失 B.缺乏共同意思联络的同时犯 C.同时实施犯罪而故意内容不同 D.事前通谋的事后窝藏、包庇行为
以下情况不能成立共同犯罪:( )。A.一方故意,一方为过失 B.缺乏共同意思联络的同时犯 C.同时实施犯罪而故意内容不同 D.事前通谋的事后窝藏、包庇行为
admin
2020-12-24
41
问题
以下情况不能成立共同犯罪:( )。
选项
A.一方故意,一方为过失
B.缺乏共同意思联络的同时犯
C.同时实施犯罪而故意内容不同
D.事前通谋的事后窝藏、包庇行为
答案
ABC
解析
《刑法》第25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的共同故意犯罪,选项A、B、C中的行为人都不具备“共同故意”这一条件。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考点。为了便于考生理解、记忆,我们结合一些案例,将该内容总结如下:根据“共同故意”这一条件的要求,下列情形不成立共同犯罪: (1)共同过失犯罪不成立共同犯罪。共同过失犯罪时,只要根据各人过失犯罪的情况分别定罪量刑即可,不需要以共同犯罪论处(参见《刑法》第25条第2款)。 (2)故意犯罪行为与过失犯罪行为不成立共同犯罪。例如,看守所值班武警擅离职守,重大案犯趁机脱逃。前者为过失,后者为故意,在客观上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不成立共同犯罪。故意(过失)行为与无罪过行为更不可能成立共同犯罪。 (3)同时犯不成立共同犯罪。同时犯是指二人以上同时以各自行为侵害同一对象,但彼此之间无意思联络的情况。例如,甲、乙二人趁商店失火之机,不谋而合地同时到失火地点窃取商品。由于甲、乙二人在主观上没有意思联络,故不成立共同犯罪。 (4)先后故意实施的相关犯罪行为,彼此没有主观联系的,不成立共同犯罪。例如,甲先到丙家窃取电视机,乙后到丙家窃取电冰箱。甲、乙二人虽然实施了相同的盗窃行为.并且都是在丙家作案,但由于缺乏“共同”故意,所以,不成立共同犯罪。注意,此案中的甲、乙二人没有共同的意思联络。另案:甲、乙二人事先并未联络,但却凑巧同时到丙家盗窃,在盗窃现场,甲、乙二人商量互相配合,共同盗窃,则应当成立共同犯罪。 (5)超出共同故意之外的犯罪(理论上称之为“实行过限行为”),不是共同犯罪。例如,甲教唆乙盗窃丙女的财物,乙除实施盗窃行为之外,还强奸了丙女,甲对此毫不知情。甲、乙二人固然成立盗窃罪的共同犯罪,但不成立强奸罪的共同犯罪。 (6)事前无通谋的窝藏、包庇、窝赃、销赃行为,不构成共同犯罪。但是,如果事前有通谋的,则成立共同犯罪(参见《刑法》第310条第2款)。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moB0KKKQ
相关试题推荐
瘾疹的治疗中何种情况下只针不灸A.风寒束表B.湿邪较重C.血虚风燥D.胃肠积热
下列经脉联络“咽”的是A.足太阴经B.手少阴经C.手太阴经D.手太阳经
气郁发热,其治疗主方为A.龙胆泻肝汤B.滋水清肝饮C.越鞠丸D.丹栀逍遥散
病起发热,热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肌肉瘦削,皮肤干燥,心烦口渴,咳呛少痰,咽干不利者,治疗的代表方为A.桑杏汤B.六味地黄丸C.虎潜丸D.清燥救肺汤
肢体困重,痿软无力,下肢萎弱为甚,手足麻木,扪及微热,喜凉恶热,胸脘痞闷者,治疗的代表方为A.三仁汤B.茵陈蒿汤C.加味二妙散D.胃苓汤
热淋在临床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A.八正散B.小柴胡汤C.黄连解毒汤D.五味消毒饮
痉证之心营热盛证的代表方为A.清营汤B.羚角钩藤汤C.羌活胜湿汤D.白虎汤
痉证之阳明热盛证的代表方为A.清营汤B.羚角钩藤汤C.羌活胜湿汤D.白虎汤
中风后遗口眼埚斜由风痰阻于络道所致者,治疗主方为A.天麻钩藤饮B.牵正散C.菖蒲郁金汤D.大秦艽汤
中风络脉空虚,风邪人中证的主方为A.真方白丸子B.小续命汤C.天麻钩藤饮D.镇肝息风汤
随机试题
沧州武术独有的拳械包括( )。 A、单锏 B、疯魔棍 C、苗刀 D、戳
应用二甲双胍时,下列错误的是 A.诱发乳酸性酸中毒 B.易见胃肠道反应 C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业务活动表和现金流量表三张基本报
下列策略中,不属于止盈策略的是()。
工程降水方法中的井点降水,一般是降低土体中()形成的水面高程。
以下为某求助者的MMPI的测验结果: 从临床量表得分来看,可以判断该求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某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工程成本预测和计划时,采用了量本利分析法,该企业去年年度施工产值和工程成本构成情况如下: (1)施工产值为4250万元; (2)...
基金从业人员的下列行为中,符合职业道德规范的是()。A.从业人员甲在介绍自己所在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业绩时,只介绍表现好的基金,刻意忽略表现不好的基金B.从业
费率的类型包括担保费、承诺费、承兑费、银团安排费、开证费、银行贴现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