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考公考编
被告人张某在水库非法打鱼时,其渔网被派出所民警廉某没收,张某便怀恨在心,图谋报复廉某。在得知廉某新买了一台电视机后,便预谋将廉某家的电视机烧坏。一日晚上,...
被告人张某在水库非法打鱼时,其渔网被派出所民警廉某没收,张某便怀恨在心,图谋报复廉某。在得知廉某新买了一台电视机后,便预谋将廉某家的电视机烧坏。一日晚上,...
admin
2020-12-24
32
问题
被告人张某在水库非法打鱼时,其渔网被派出所民警廉某没收,张某便怀恨在心,图谋报复廉某。在得知廉某新买了一台电视机后,便预谋将廉某家的电视机烧坏。一日晚上,张某携带电工工具,窜到廉某家附近,爬上连通廉某等十几户住宅电线的电线杆上,将附近的430伏高压线接入到民用线上,致使廉某的电视机被烧坏,其他多户居民的电灯、电饭锅等电器被烧坏。
问:张某的危害社会行为的犯罪客体与行为对象是什么?
选项
答案
解析
张某的行为侵犯的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公共安全,其行为对象是廉某家的电视机。 (1)张某在主观上是想毁坏甲家的电视机,但他身为电工,完全知道其行为的实施不仅会造成毁坏电视机的后果,也可能会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结果。所以,张某的行为是危害公共安全,他在实施危害行为时是一种间接故意的心理状态。 (2)张某实施了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这种行为已经造成了多户居民财产的损害,或者已经威胁到不特定的多数人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而不只是廉某一人或其家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张某的行为已经具备了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特征,应按以危险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罪予以定罪量刑。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pMB0KKKQ
相关试题推荐
(2010年真题)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人民法院应遵循的审判工作原则的有( )。A.合议制原则B.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C.公开审理原则D.专门工作与群众
(2005年真题)甲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张某,在他当选为代表一年后,迁入乙县居住,他应( )。A.享有甲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资格到届满B.自然转任乙县人民代表大
张某利用工作之便,分数次共盗取公司财物价值2万余元,后被公司发现。鉴于张某为公司服务已有多年,为公司发展作出过贡献,公司领导决定让其赔偿公司2万元财产损失...
张某被人民法院判处没收财产,这是一种( )。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经济责任D.过错责任
被告人李某,男,32岁,某单位汽车司机。 被告人李某于2002年8月17日上午11时,同装卸工刘某、王某等三人驾驶解放大卡车由某乡向市里送货(该货车核...
张某以请客为名用酒将高某灌醉,然后扶高某到一偏僻无人处,将高某的钱包(内有人民币5000元)拿走。张某的行为构成( )。A.诈骗罪B.盗窃罪C.抢劫罪D
张某带两岁的女儿甲在村头玩耍,一个五岁的小男孩乙从后面跑上来将甲推倒,张某一把抓住乙顺手一推,乙倒地头部碰在石头上,一动不动,张某认为乙已死,就把乙抱到村...
张某花费6000元从一人贩子手中收买了妇女钟某,并强行与钟某发生了性关系。对张某的行为应( )A.以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与强奸罪数罪并罚B.以强奸罪从重处罚
被告人李某,出租车司机,因受单位领导批评,为发泄不满驾车驶入闹市区冲向密集人群,当场撞死5人,撞伤20人。李某的行为构成( )。A.交通肇事罪B.以危险方法
被告人李某,男;37岁,某劳动局财务科出纳员。1997年11月,某市人民政府委托建设银行发行该市奖券,每张奖券30元,中奖者一等奖奖金5万元,二等奖奖金为...
随机试题
维生素C分子中酸性最强的羟基是 A.2-位羟基 B.3-位羟基 C.5-位
患者男性,80岁。慢支肺气肿病史30年,近1周来出现咳嗽,咳大量黏液脓痰,伴心悸
案例三: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8岁,事业单位职工。 案例介绍:求助者大
虚劳症见头晕眼花,面色萎黄,爪甲色淡,妇女月经量少,舌质淡,脉细。治法宜
下列资产中,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的有()。
简单低共烷混合物中药物存在形式是: A.分子状态B.胶态 C.微晶
在短路的实用计算中,通常只用()的有效值来计算短路功率。 (A)非周期分世电流(B)短路全电流(C)短路电流自由分狱(D)周期分量电流
男性,48岁,劳力后心悸气短12年,反复下肢水肿半年,饮酒史20年300ml/d以上。查体:颈静脉怒张,心界向两侧扩大,心率快,心音低钝,心尖部2/6SM...
招标采购项目进度管理中,确定招标工作排序的基础是()。A:项目采购时间要求B:采购工作持续时间C:采购工作资源条件D:项目招标工作列表
如果当事人在施工合同中约定有仲裁条款,当合同其他条款无效时,应当认为()。A.仲裁条款有效,由仲裁委员会解决争议B.仲裁条款有效,由人民法院解决争议C.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