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医药卫生
女性,50岁。进食不洁水果后,夜间出现发热、腹痛、腹泻,大便有脓血,量少,伴里急后重。查体:T39.5℃,BP120/80mmHg,神志清,无脱水貌,心肺...
女性,50岁。进食不洁水果后,夜间出现发热、腹痛、腹泻,大便有脓血,量少,伴里急后重。查体:T39.5℃,BP120/80mmHg,神志清,无脱水貌,心肺...
admin
2020-12-24
44
问题
女性,50岁。进食不洁水果后,夜间出现发热、腹痛、腹泻,大便有脓血,量少,伴里急后重。查体:T39.5℃,BP120/80mmHg,神志清,无脱水貌,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软,左下腹压痛阳性,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4×10
/L,NE82%。便常规:WBC30~40个/HP,RBC5~6个/HP。该型细菌性痢疾最重要的发病机制是
选项
A.痢疾杆菌对肠黏膜的直接作用
B.具有侵袭力的菌株进入肠黏膜的固有层,并在其中繁殖引起炎症和溃疡
C.痢疾杆菌大量繁殖引起菌血症
D.结肠急性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形成溃疡
E.特异性体质对细菌毒素产生强烈的过敏反应
答案
B
解析
患者流行病学资料:有不洁饮食史;临床表现:发热、腹痛、脓血便、左下腹压痛;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便常规WBC≥15个/HP,少许的红细胞,据此临床诊断为急性典型细菌性痢疾。其发病机制是具有侵袭力的菌株进入肠黏膜的固有层,并在其中繁殖引起炎症和溃疡。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rDCCKKKQ
相关试题推荐
男性,42岁。4周前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住院治疗后病情缓解出院。1周前开始自觉上腹胀痛,进食后加重,恶心,未吐,无发热。查体:左上腹可触及一包块,大小约3c...
女性,44岁。2周前出现右上腹痛,伴发热。查体:巩膜轻度黄染,结膜略苍白,右肺呼吸音弱,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腹部超声:肝脏右叶见一类圆形病灶,大...
女性,44岁。2周前出现右上腹痛,伴发热。查体:巩膜轻度黄染,结膜略苍白,右肺呼吸音弱,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腹部超声:肝脏右叶见一类圆形病灶,大...
女性,59岁。患肝硬化,腹胀、乏力,间断双下肢水肿4年,近1年反复出现腹水,治疗效果差,2天前因发热入院。入院后检查发现血钠高。关于肝肾综合征的治疗错误的是A
女性,21岁。低热消瘦,腹胀6个月,闭经3个月。查体:移动性浊音(+),腹水为洗肉水样。结核性腹膜炎的主要感染途径是A.呼吸道传播B.食用被结核分枝杆菌污染
女性,21岁。低热消瘦,腹胀6个月,闭经3个月。查体:移动性浊音(+),腹水为洗肉水样。最可能的疾病是A.肝硬化,失代偿B.原发性肝癌,腹膜转移C.卵巢囊
女性,28岁。腹痛、低热消瘦、腹泻3年,近1个月加重。右下腹痛较明显,有时可出现上腹及脐周痛,自觉进餐后可诱发腹痛及便意。查体:右下腹5cm×5cm肿块,...
女性,28岁。腹痛、低热消瘦、腹泻3年,近1个月加重。右下腹痛较明显,有时可出现上腹及脐周痛,自觉进餐后可诱发腹痛及便意。查体:右下腹5cm×5cm肿块,...
男性,70岁。腹痛2天,排鲜血便1天。腹痛为持续性钝痛,伴有腹泻7~8次,每次50~100ml鲜血便,无里急后重,无发热,无皮疹,近期无体重下降,平素排便...
男性,70岁。腹痛2天,排鲜血便1天。腹痛为持续性钝痛,伴有腹泻7~8次,每次50~100ml鲜血便,无里急后重,无发热,无皮疹,近期无体重下降,平素排便...
随机试题
男性,44岁,小肠扭转,小肠部分切除术后,完全胃肠外营养。现伤口愈合,腹泻等症状
关于夜间施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村民委员会成员,只要经参加投票的村民过半数通过就可以罢免。( )
根据《水利水电建筑安装安全技术工作规程》(SD267-88),施工现场的用火作业
正强化,又叫做积极强化,是采用鼓励的方法来肯定某种行为,使个体感到有利,从而愿意
对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而言,下列工程中属于分部工程的是( )。 A、主体
根据数据统计,A城市有100万人口,其中,年龄在16周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全体总数为70万,而在这些人中有3.5万人处于失业状态。则A城市的失业率约为...
根据桩的荷载传递规律,下列桩的轴力变化规律为从桩顶到桩端轴力由大变小的是()。A.摩擦桩B.摩擦型桩C.端承摩擦桩D.摩擦端承桩
在总需求与总供给大体平衡,但消费偏旺而投资不足时可以采用()。A."双紧"政策B."双松"政策C.紧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D.松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2004年1月9日国发[2004]2号)的有关规定,发生事故后要认真查处,坚持()的“四不放过”原则。A.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