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考公考编
某矿业工程项目建设单位与中标施工企业签订了施工合同,开工前,施工单位绘制了进度网
某矿业工程项目建设单位与中标施工企业签订了施工合同,开工前,施工单位绘制了进度网
题库总管
2020-05-20
45
问题
某矿业工程项目建设单位与中标施工企业签订了施工合同,开工前,施工单位绘制了进度网络图并获得监理工程师的审核批准。其中某项单位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如下图所示,单位:天。施工过程E和G工作共同用一台塔吊。先完成E工作,再施工G工作。
施工过程中,由于建设单位提供的图纸送达延误致使B工作推迟10天。为使工程按时完工,建设单位提出将J工作压缩5天,施工单位随即提出下列费用补偿要求:塔吊闲置15天每天补偿塔吊租赁费600元,共计9000元;由于B工作延误10天造成其他有关机械闲置,人员窝工损失等综合损失45000元。
选项
1.按照原进度计划网络图,计算该工程计划工期,并指出关键路线。 2.按照原进度安排,确定工作E和工作G共用的塔吊的合理进场时间? 3.建设单位提出的压缩J工作的方案是否能保证按期完工?说明理由。 4.施工单位提出的索赔要求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问题1【参考答案】计划工期为100天,关键线路为A、D、G、J、K。【考点解析】此题考察对网络计划工期的计算和关键路线的确定,是考试要求掌握的基本内容。问题2【参考答案】塔吊进入现场的合理时间是开工后30天。【考点解析】根据进度计划,采取先E后G的工作顺序,塔吊正常进场时间应为开工后25天,但E工作完成后等待G工作开始塔吊要闲置5天,因此塔吊在开工后30天工作日进入现场工作后恰好与G工作开始日期衔接。故塔吊进入现场的合理时间为开工后30天。问题3【参考答案】建设单位提出的方案可以满足工期要求。B工作延误10天,此时经计算总工期为105天,与原工期相比延误5天,关键线路变为B、E、G、J、K。此时J工作位于关键路线上,将其工作时间由35天压缩为30天,总工期仍为100天,所以此措施可行。【考点解析】此题考察某工作延误对工程工期的影响。工程实施过程中若某工作延误,可能会对工期造成延误。此时应具体分析,关键路线上的工作一旦延误,一定会影响工期,而非关键线路上的工作延误的时间超过其总时差,也会影响工期。延误事件发生后,应重新计算分析网络计划,确定新的计划工期和关键路线,即时调整进度计划以满足工期要求。问题4【参考答案】施工单位提出的索赔要求不合理。在B工作延误的条件下,塔吊采取先E后G工作顺序时,塔吊闲置时间为60-25-10-15=10天,因此需要补偿塔吊闲置费用6000元。由于B工作延误的损失费45000元应予补偿。总计应补偿费用45000+6000=51000元。【考点解析】本题考查工期索赔和费用索赔的正确计算方法。由于该案例原网络计划中B工作不是关键工作,B工作的延误,引起工程进度网络图的调整,应按照调整后的网络进度计划进行分析,确定其对各项工作的影响,从而正确计算索赔金额。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vBtpKKKQ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合同中,应按照\"技术合同\"税目征收印花税的是()。 A、工程合同 B、会
赠与合同履行后,受赠人有特定忘恩行为时,赠与人有权撤销赠与合同。根据合同法律制度
根据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法定抵销权性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一定条件下,履行劳动合同还应遵守一些特殊规则,包括() A、向第三人履行
集体合同中的一般性规定包括() A、工作任务规则 B、集体合同条款的解释
劳动者如果违反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赔偿用人单位的
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包括() A、员工不能胜任工作 B、女职工在孕期、
劳动者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不包括() A、劳动合同正常履行期间 B
劳动合同的法定条款应明确规定劳动条件条款,包括() A、劳动工作条件 B
()属于劳动合同的约定条款。 A、福利待遇 B、工作任务 C、变更合同
随机试题
逐期增长量之和小于相应时期累计增长量。( )
私募基金运行期间,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在每季度结束之日起()个工作日以内向投资者披
乳房内侧淋巴注入()
护士发现糖尿病患者缺乏饮食治疗的知识,正确的陈述为
根据现行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构成的相关规定,工程造价是指( )。
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下图雕塑的作者是()。
B.[解析]本题属于空间重构类,主要考察了双面之间的相对关系和相邻关系。第一组图形中,第一个图形是平面图形,第二个、第三个图形是该图形的折叠图形;第二组图形中
下列专属于自然人的人身权是( )。A.名称权B.名誉权C.荣誉权D.婚姻自主权
结构化面试问题的类型包括()。A.背景性问题B.知识性问题C.思维性问题D.技能性问题E.情境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