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材料 1.“沃森先生,请立即过来,我需要帮助!”这是1876年3月10日电话发明人亚历山大·贝尔通过电话成功传出的第一句话。电话诞生了,人类通讯史...

admin2020-12-24  29

问题 给定材料
1.“沃森先生,请立即过来,我需要帮助!”这是1876年3月10日电话发明人亚历山大·贝尔通过电话成功传出的第一句话。电话诞生了,人类通讯史从此掀开了一个全新的篇章。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那所说的名言“对个人来说,这只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说,这是迈出一大步”,牢牢铭记在地球人的心上。1969年7月20日,全世界5亿电视观众都看到了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宇宙飞船降落在月球上的历史瞬间。登月是人类航天科技的一大进步,正如登月者塞尔南所说:“在月球遥望地球,我看不到任何国界,我觉得地球就是一个整体,我的整个思想也就开阔了。”
1969年,互联网的雏形在美国出现。上世纪70年代初,实验人员首次在实验网络上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这标志着互联网开始与通讯相结合。到了90年代,互联网开始转为商业用途。1995年网络发展迎来第一个高潮,这一年被称为互联网年。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曾经讲过:“将来人类的知识将会大大增长,今天我们想不到的新发明将会屡屡出现,我有时候几乎后悔我自己出生过早,以致不能知道将要出现的新事物。”他的话说得不错,如果让一个1900年的发明家想象今天的世界,他也许能想象出宇宙飞船、深海潜艇,但对核能、计算机、互联网、基因工程绝对一无所知。现在,知识爆炸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乐观,有位作家这样写道:“我真诚地相信,我们生活在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知识时代, 没有任何事物我们不了解只要是人能想到的事,总有人能做到。”20世纪科技的发展使这句话越来越像真理。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人类创造了历史上最为巨大的科学成就和物质财富。
《韩非子·五蠹》中说,“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意思是社会变化了,一切事情也要随着变化,世事变迁,情况因世事不同而有异,而措施也就应适应于当前情况。人类技术在每一历史阶段的迅速发展,正是因应“世异”的结果,从而也对人类社会生活和制度建设等诸多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创新是社会关系发展变革的物质技术力量。新的生产力的获得,将引起生产方式的改变,并由此引起生产关系的改变,进而引起社会关系的改变,“蒸汽、电力和 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随着一旦已经发生的、表现为工艺革命的生产力革命,还实现着生产关系的革命”。野蛮时代发明的动物驯养技术,不仅为人类提供了较为稳定的食物来源和较丰富的剩余食物,而且为人类开始摆脱 从自然界“掠夺式”获取食物提供了现实可能,成为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火药、 指南针等发明对瓦解封建制度起了革命性的作用,宣告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指出,机械发明及其带来的生产方式的转变,不仅能简化和削弱劳动强度,使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样,人们可以 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个人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时间以及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也会越来越多,从而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腾出了时间和创造了手段。按照马克思的理解,一旦“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那时,与此相适应,由于给人腾出了时间和创造了手段,个人会在艺术、科学等等方面得到发展”。随着技术创新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物质文明成果不断丰富,人们的衣食住行、医疗保健逐渐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髙,从而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可见,技术创新不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技术有没有可能穿透社会结构的屏障?这是某大学社会学系G教授关心的问题。她比较关注社会当中的普通人怎样生活,怎样面对新技术、新媒体,新技术是不是促成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力量。
2014年某研讨会上,G称自己一直比较关注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比如新生代农民工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当时她和她的团队曾经对此抱着很大的希望,认为新技术可能有助于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融入社会。
“按照常识,如果大家是在同一个社会时空中生存,拥有同样的硬件条件或者数据终端,按道理来说可以平等地获取信息、资源、各种各样的机会。从理论上说,非常有利于消除城乡之间的社会鸿沟、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不平等,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公正。”她说。
但经过实际研究,她发现,现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在新技术的使用中,城乡之间显现出非常明显的马太效应。“马太效应”来自《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常常被用以描述社会生活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
事实证明,信息技术的发展,只是在一定程度或者相当程度上填平了——比如普通人和彻底掌控信息的垄断者之间的某种鸿沟。但从现在看来,新技术能否穿透社会结构的屏障,还要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观察。
不过,G还是认可了信息技术为农民工带来的一些改变,G大体上从三个方面观察农民工 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包括新媒体和自媒体。

首先,从他们日常生活的使用情况来看,信息技术确实给他们的生活、交往,特别是给他们 就业求职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作用非常大。超过2.6亿的农民工“流散”在全国各地,他们中的 相当一部分人缺失城市居民能享受到的基本生活内容,是靠信息勾连起的“孤独个体”。他们通 过手机、互联网等,获得娱乐、消费甚至精神的寄托和心理抚慰。这些人背井离乡,父母子女、夫 妻、兄弟姐妹是分散的,甚至一年见不上一面,基本上是靠通信来维系家庭和亲属关系。更不用 说在他们求职、经营自己的小买卖等工作机会方面,信息技术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从这个角 度来讲,技术对他们生活有很大帮助和改变。

第二个方面,从表达的角度来看,一般来说,农民工群体平时没什么表达渠道,在原来的状 态下,他们的声音基本上是不会被外界听到的,但是有了新媒体技术以后,他们不仅拓展了视 野,转变了意识,而且有了表达的渠道,G把这种方式视作一种主体性的表达。

第三个方面更为重要,从信息技术和新生代农民工组织化的集体行动角度来看,你会发现 信息技术真的非常了不起,比如他们可以即时调用各种所需要的信息、知识以及各种经验。他 们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没有领头人的情况下,用QQ群建立维权组织;同时他们通过信息 技术更容易获取外界的声援和帮助。有的农民工说,如果没有自媒体技术,他们自身的权益就不可能得到外界更多的关注。
G认为,也不可因此过度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因为线上和线下一定要结合起来才会有作用。农民工在互联网上虚拟的团结需要和他们已有的传统人际网络、社会关系产生联系,需要 和他们所在工厂、企业的组织管理机构有直接关联。
更重要的是,当农民工从互联网这类新技术中获益的同时,那些拥有更多的财富和资源的人们却有能力从新技术中获得更多的收益,从长远来看,两者之间的收益差距实际上拉大了。 而后者所增益的部分,大概有相当一部分就是从农民工身上获得的。
3.第X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暨国家高新技术装备展将在S市国际展览中心盛大开幕。
本届制博会上沈阳机床将展出最新研发、世界首台具有网络智能功能的“i5系列智能机床”,精度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北方重工的新产品——2500型压裂成套设备也将亮相本届制博 会。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公司将展出特高压1000千伏主变压器,沈鼓集团将展出十万空分百万吨乙烯PCL产品,日本山崎马扎克公司等机床名企将展出加工精度世界领先的系列数 控卧式、立式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数控系统等新设备。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增加自身的知名度, 日本尼康公司还带来了目前全球精度最高的激光扫描测量仪LK三坐标AL876测量仪,激光扫描能够达到1.6微米的标准。
现如今,没有什么比3D打印技术更能吸引眼球。为了满足S市“技术宅”人群的需求,本届展会首次设立了3D打印技术和设备展区,吸引了包括香港缔维、上海泰联、武汉拓迪、华曙高科、沈阳盖恩等60余家企业参展,预定展位150多个。在这个展区,提前在网上预约的观众还可免费体验一次3D激光打印人体模型的机会。
每届制博会中,机器人表演区域都是人满为患。据悉,一大批来自国内外顶尖技术公司生产的智能工业机器人将亮相本次展会。日本松下、上海发那科、沈阳新松、沈阳美达数控科技以及南京熊猫电子装备公司等企业都带来了他们最新研制的工业机器入产品,这些产品代表了当今国际机器人制造的最高水平。展会同时还有日本川崎机器人表演赛、装载机街舞表演秀等活动。
在国家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的支持下,本届制博会首设高新技术装备展区,展 会期间将举办“高新技术装备展”。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将亮相本届制博会,展示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装备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果和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及技术装备。本届制博会邀请了广东江门、天津滨海以及沈阳、鞍山、营口、阜新等髙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裝备制造业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参展。其中,沈阳高新区初步规划展位面积540平方米,主要展出机械加工设备、数控系统、1C产业、电子商务等。大连高新区初步规划展位面积396平方米,主要展 示软件、集成电路、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技术和产品。
4.材料A
2011年7月23日,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这一事件给正在发展中的中国高铁蒙上了阴影,一时间人们 对中国高铁充满了质疑和忧虑。然而,中国髙铁建设的步伐没有停下来,并在浴火重生的过程中开始走向世界,成为中国自主创新的代表性技术。
2014年7月25日,由中国企业参与建设的安伊高铁(安卡拉一伊斯坦布尔)二期工程顺利通车。这是中国高铁真正“走出去”的第一个项目,得到了土耳其方面从政府领导人到工程队技 工的高度赞赏。
中国高铁目前已具备性价比、技术、安全性等三大优势,同时,在发展最快、运营里程最长、运营时速最高、在建规模最大、拥有系统技术最全的高铁两络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备了“走出去”的硬实力。土耳其安伊高铁二期线,就是中国递给世界的又一张亮丽名片。
安伊高铁全部采用欧洲标准,监理和业主对技术资料、图纸设计、施工管理、安全质量要求严格。2013年12月27日,土耳其领导人来到髙铁工地视察,并参加了萨帕加至科兹卡伊线路的通车测试,测试结果良好,他在机车驾驶座上竖起大拇指。
中国驻土耳其前大使宫先生说,中国高铁走进技术标准高的“准欧洲国家”,不仅提升了企业的影响力,也提升了国家的影响力。
材料B
2014年4月16日,在中国国航的一架航班上,一位歌手通过电脑与另一架航班上的朋友实现了实时隔空对唱。
在实际空中飞行中,航班乘客可以通过WiFi接入互联网,和日常生活中的上网体验没有任何区别。在一个多小时的体验中,信号十分稳定,超出预期。这也是全球首次在飞机上使用 4G技术。而为这次飞行提供地空宽带系统、地面基站通讯设备的供应商就是中国自己的企业——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近三年来,中兴手机保持了每年30%以上的稳步增长态势,目前已销往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的销量已经超过5亿部。中兴通讯已跃居为全球第四大手机制造商。中兴通讯 副总裁Q先生认为,中兴手机能够在海外取得成绩最大的原因是产品有创新、有亮点。
“我们已经能够跟上世界其他同行的步伐,同步推出很多有吸引力的产品。我们这些中国厂商其实在创新方面,有非常多的新亮点,这也是我们能够赢得世界的一个很重要的地方。”
从幕后走到台前,从卖产品到创品牌,中兴通讯通过科技创新正一步步地使中国制造“化蛹为蝶”。正如德国第三大运营商EPLUS公司首席技术官所说,中兴通讯公司已不再是单纯的 加工制造,今天的中兴既可以产出优质的“中国制造”,更可以创出独特的“中国智造”。
材料C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体系与相关产业链的完备,中国正在从制造业的低端向高端延伸。而作为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的装备制造业,在中国已形成门类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统计显示,2013年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突破20万亿元人民币,占全球装备制造业的比重超过1/3,多数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13家中国大陆装备制造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行列, 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2013年11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罗马尼亚演讲时表示,中国制造可以说是风靡全球。在近些年中国经济的发展中,中国装备在某些领域有了新的成就。中国已经开始拥有比较成熟、完备的装备制造业,而且是相对先进的。特别是在铁路、核电和电力、公路、港口、电信等领域,技术装备实力雄厚,建设运营经验丰富,中国装备是有竞争力的,是值得信赖的。
开山洞、建隧道、修铁路、挖地铁需要一种特殊的设备——掘进机。它用处广泛,但技术复杂,造价不菲。长期以来,掘进机装备制造技术完全被欧美、日本等少数国家所垄断。如今,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中国正在成为这一领域的世界巨头。
在河南郑州,交通主干道——中州大道像往常一样,车流穿梭不息。路上行人都没注意到就在自己的脚下,一条100多米长的隧道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而施工“主角”是两台方头方 脑、长相奇特的“大家伙”——中国中铁工程装备集团自主研发的世界上最大的矩形盾构掘进机。该隧道工程项目经理杨先生介绍说,如果用传统方式来开挖这样一条隧道,断路施工至少一年,而用矩形盾构掘进机却只需两个月。在工期大大缩短的同时,最大好处是道路免受“开膛破肚”之苦,交通不会被阻断,也避免了施工尘土和噪音污染。而真正操作这个10米多宽、7米多高、重达400多吨的掘进机的人只有一个,而且还是在地面,根本不用到地下。“我们只需操作这几个按钮就可以了。所有的系统包括下面的设备都是我们自己做的。”
除了性价比高,个性化的定制和服务是中国盾构掘进机与国际“巨头”竞争时的一张“王牌”。中国铁建重工集团副总经理C先生表示,他们的服务是全方位的。
2013年,中铁装备收购了长期合作伙伴、同时也是竞争对手的国际知名硬岩掘进机生产商德国维尔特公司。该公司高级代表表示,中铁装备是他们理想的“买家”。“有几家公司进入我们的视线,其中中铁装备是最专业的。它具有雄心壮志,我们相信中铁装备能够以最佳的方式,来 发展我们的隧道装备业务,使之发扬光大。”
现在,中铁装备在香港、德国、巴西、澳大利亚建立起四大国际营销中心,同时正在积极开拓伊朗、阿塞拜疆、印度、俄罗斯等市场。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先生认为:“中铁装备盾构产品的整体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个别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领先。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市场 上占有率最高,在全球市场来看也达到了世界第二。”
装备制造业是科学技术和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最有深度、最具影响的产业,也是国家工业实力的综合体现。随着中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大幅提升,装备产品正在缩短与发达工业国家的距 离,中国正一步一步向装备制造强国迈进。
5.塑料的发明曾经给人的生活带来了相当大的便利,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塑料在垃圾中占相当一部分比例,而且大大增加了垃圾处理的难度和费用。由于废塑料几百年都难以降解,若丟弃在自然环境中,会给蚊子、苍蝇和细菌提供生存繁育的温床;若埋在地下,则容易污染地下水,妨碍植物根系生长,破坏土壤品质;若焚烧处理,将产生多种有毒气体。“白色污染”已成为危害环境的一大公害。
汽车的尾气、空调和电冰箱中的氟利昂都在破坏大气层。埃博拉病毒的爆发和流行也使全世界更加关注生物安全问题,并将其作为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全球数以万计的原子弹更是高 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20世纪的信息技术将人类活动的效率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另一方面,就像著名学者刘易斯·芒福德指出的那样,为了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物质,人们牺牲了时间和当前的快乐,只是将幸福简单地与拥有汽车、浴缸和其他机械产品的数量划上等号,芒福德将之称为“无目的的物质至上主义”。在计算速度越来越快、人工智能程度越来越高的潮流之下,人类的个性开始被故意忽略和遮蔽,陷入的是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单向度技术目标的误区,有评论家因此指出:“当发展着的物质科技生产力忽略、脱离开民众精神力的时候,就会丧失它应受人控制并为人服务的真正本质,而变成与人对立的人的异化力量。”
观察家认为,未来科技最关键的发展方向是走人性化之路,闪烁着“人性”之光的产品将越来越多地出现,高科技产品也将被进一步赋予灵动的生命,在科技和人性之间嫁接桥梁。人性化的科技反映的是人类以下的思考:科技产品如何为人服务?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一种新的积极的变化?科技如何人性化?在盲目的物质化导向这一危途中,人性化之路将赋予高科技产品以新的价值观,那就是用大写的人性的光芒去逼视高科技这一之前高贵神秘、自视甚高的怪兽,使其形秽,让普通人也能看到这中间的无知和愚蠢来。
人性化的科技因此是在科技和人文、个性化与大众化、商业目标和社会使命之间去追求平衡,这种平衡不仅是一种美,也是一种智慧和态度。
6.日前,世界知名未来学家,《连线》杂志创始主编,被看作是“网络文化”的发言人和观察者的凯文·凯利接受了采访,其间,凯利围绕着自己的《科技想要什么》等在技术思想领域的重要著作,回答了“新技术”与“人性”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现撮要整理如下:
a.在《科技想要什么》中我想表达的是,我对技术本质的疑虑以及人与技术的矛盾关系。世界上每天都有新的技术诞生,但我们还没有理论和框架,让我们来理解科技面对的是什么。我们一直在发展科技,但我们是否要考虑:我们会不会有一天被科技征服?科技是宇宙的一部分吗?它是好的那部分吗?我们是该限制它还是要发展它?
b.正如哲学家海德格尔对于技术的批判理论所描述的那样:这种貌似宿命的技术现实,本质上是人所无法控制的,但获得拯救的机会也恰在于此:“救赎即植根并发育于技术的本质之 中。”技术元素向共生性发展,这种发展也推动我们去追逐一个古老的梦想:在最大限度发挥个人自主性的同时,使集体的能力最大化。
c.技术是进化的延伸,就像进化是宇宙的延伸那样,我们会认为技术对生是种挑战,但事实上科技也是一种生命。技术也有像进化一样的历程,毕竟技术对宇宙、对生都有积极的好 处。技术具有生命的普遍特征,理解了技术的理论也就能理解进化论。
d.技术元素的确准备操纵物质,包括人类,重组各种内部结构,但是技术将为其注入感知能
力和情感,注入更多“非工具性”的东西。我认为我们应该培养科技的感情。目前科技还不具备感情,但我认为今后我们会赋予科技感情。“科技的生命化”,已成为现实世界无法根除的特征。 科技将具备人性。
e.科技是一种“新文化”,或者说科技是第三种文化”,这意味着科学家们可以直接和大众进行对话,而不是通过人文知识分子。传统知识分子所占领的媒体一直控制着舆论方向——他 们说:“人文是精彩的,科学是呆板的。”今天,倡导“科技是第三种文化”的思想家们却更倾向于绕过中间人,致力于用关注知识的读者们能够理解的形式,向公众传达他们最深邃的思想。
f.在过去二十年,互联网给人类的生活和知识的认知带来极大变革,而现在,是另一个起 点。今天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时代,之前的所有成果都是今天的基础。我想激励年轻人现在就是创造新事物最好的时代,不仅是互联网,对所有的领域来说,现在都是创造新事物的最好时代。创造新事物,离不开技术创新。我在《科技想要什么》一书中,特别强调一句话:科技想要的, 就是人类想要的。

作答要求
一、请在“给定材料1”的三处横线上各填写一句话,使该则资料德结论语义连贯完整。(10分)
要求:(1)准确、全面、精炼;(2)在答题卡上按“可见,技术创新不仅……同时……因而……”的句式回答;(3)总字数不超过100字。
二、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根据“给定材料2”,谈谈你的看法。(20分)
要求:(1)观点明确,有理有据;(2)论述全面,语言简明;(3)不超过250字。
三、假设你是制博会组委会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3”,就本届制博会的亮点,草拟一份备询要点,供组委会领导在制博会开幕日的记者通气会上使用。(10分)
要求:(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2)概括准确,粉条表述;(3)不超过200字。
四、阅读“给定材料4”,谈谈你从中国高铁、中兴通讯和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中能分别获得哪些启示?(20分)
要求:(1)紧扣材料,重点突出;(2)观点明确,表述有条理;(3)不超过500字。
五、“给定材料6”中划线句子写道:“‘科技的生命化’,已成为现实世界无法根除的特征。科技将具备人性。”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社会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明确、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选项

答案

解析一、 请在“给定资料1”的三处横线上各填一句话,使该则资料的结论语义连贯完整。(10分) 要求:(1)准确、全面、精练;(2)在答题卡上按“可见,技术创新不仅……同时……因而……”的句式作答;(3)总字数不超过100字。 【解题思路】 阅读題干,审清题意 本题作答范围为“给定资料1”,作答任务为在资料横线处各填一句话,使本则资料的结论语义连贯完整。作答前,要先把握已给出词语的意思及相互之间的关联。很明显,本题需要考生填写的部分是关于技术创新的, “不仅”“同时”关联词体现出前两个短句为递进关系;“因而”关联词的前后内容应为因果关系。在内容上,“不仅”“同时”之后的内容应为技术创新的两个作用。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 要总结出资料的结论语句,我们需阅读“给定资料1”,逐一分析。 第一至三段由三个事例引出材料的主题:技术创新。 第四段指出了创新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影响。 第五段辩证分析了人类技术发展是世事变迁的结果,给人类社会生活和制度建设带来深刻启示。 第六段主要论证了技术创新是推动社会关系发展和变革的物质技术力量。 第七段是作答的关键,它与结论句最近,极有可能包含答题的要点。材料提到“机械发明及其带来的生产方式的转变,不仅能简化和削弱劳动强度,使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里体现了机械发展即技术创新带来的两个作用:一是使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即削弱劳动强度;二是能节约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减少工作时间。 接下来,材料进一步论述了节约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作用——个人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时间以及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也会越来越多,从而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腾出了时间和创造了手段。这里提到技术创新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腾出了时间和创造了手段,仍然是时间层面的作用。最后材料提到技术创新使“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物质文明成果不断丰富……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从而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体现了技术创新的又一作用一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从这里可以看出,技术创新无论是能够腾出时间还是提供物质,都可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两个“从而”目标一致,将作答的核心词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显露出来。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材料当中关于技术创新的作用内容比较散乱,不好辨识。我们可以先通过对整体材料内容的把握,抓住材料最后一段的高频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得出结论句一技术创新能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其次根据结论,分析技术创新的哪些作用可以直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总结出了三点:使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节约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提供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填空时,可以将节约时间、提供物质基础作为一个短句。 在组织答案时,抓住核心词汇和含义即可,表述上可适当灵活处理。 【参考答案】 技术创新不仅把人从繁重而单调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同时又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着新的物质基础和必需的自由时间,因而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力量。 二、 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你的看法。(20 分) 要求:(1)观点明确,有理有据;(2)论述全面,语言简明;(3)不超过250字。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阅读题目可知,本题要求根据“给定资料2”的内容,针对“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这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注意作答要观点明确,论述全面,字数不超过250字。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 仔细阅读“给定资料2”,第一段直接提出问题:新技术有没有可能穿透社会结构的屏障? 第二段中“当时她和她的团队曾经对此抱着很大的希望,认为新技术可能有助于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 融入社会”,第三段中“从理论上说,非常有利于消除城乡之间的社会鸿沟,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不平等,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公正”,介绍了某大学社会学系G教授的观点,由此可以看出“新技术促成社会转型”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第四段中“现实没有想象中的简单,在新技术的使用中,城乡之间显现出非常明显的马太效应”阐述了在经过实际研究后发现,想要通过新技术促成社会转型,在现实上存在困难。信息技术的使用没有促进社会公正,反而产生了两极分化。 第五段中提到“新技术能否穿越社会结构的屏障,还要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观察”,这说明对于“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这个何题,目前还没有定论。 第六段至第九段介绍了在日常生活、表达角度、组织化集体行动角度三个方面,信息技术的使用给农民工 带来的改变。此部分可以用来论证新技术有助于突破社会结构屏障。 第十段至第十一段介绍某大学社会学系G教授认为,虽然信息技术的使用给农民工带来了福利,但是不应该因此过度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因为线上跟线下一定要结合起来才会有作用,农民工在互联网上虚拟的团结需要和他们已有的传统人际网络、社会关系产生联系,需要和他们工厂、企业的组织管理机构有直接关联”, 此部分也属于新技术要突破社会结构屏障在现实上的困难。由此可推出对策性结论:国家应引导和扶持弱势群体普遍掌握新技术,改变弱势群体的状况,但不可过度地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找出有关要点后,要注意进行加工整理,按照“破题表态一具体分析一得出结论”的结构作答,注意不超过250字。 【参考答案】 新技术的使用有助于突破社会结构屏障,在理论上能够成为促成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力量,但在现实中还存在困难。一方面,新技术给社会底层的农民工带来一些改变。一是给他们的生活、交往、就业求职带来便利;二是使他们拓宽了视野,转变了意识,有了表达的渠道;三是使他们可以通过自媒体技术维权。另一方面,新技术的使用会产生“马太效应”,强势群体更容易从新技术的使用中获益,而且新技术要发挥作用须线上线下结合起来。因此,国家应引导和扶持弱势群体普遍掌握新技术,改变弱势群体的状况,但不可过度地夸大新技术的作用。 三、假设你是制博会组委会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3”,就本届制博会的亮点,草拟一份备询要点,供组委会领导在制博会开幕日的记者通气会上使用。(10分) 要求:(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2)概括准确,分条表述;(3)不超过200字。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淸题意 本题作答范围为“给定资料3”,作答任务为“就本届制博会的亮点,草拟一份备询要点”,作答要求包括:内容具体,符合实际;概括准确,分条表述;不超过200字。因此,作答时需注意:答案要点应在“给定资料3”中寻 找;作答需内容具体,概括准确,分条表述;作答时可以先找出本届制博会的亮点,再拟写备询要点。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 “给定资料3”的主体内容有四段(即第二至五段),分别阐述了四个方面的展览内容,答案要点可以初步拟定为四个,每段内容提取一条要点。第二段介绍的是国内外高精尖新技术新设备的集中亮相;第三段介绍的是3D打印技术和设备展区,观众免费体验3D激光打印人体模型是展览亮点;第四段主要介绍了智能工业机器人产品及其表演赛和街舞秀;第五段说的是高新技术装备展。每段内容都围绕此次展览主题,但各有侧重,可以在每条要点的前面简要提炼展览内容的亮点,吸引眼球,再表述具体内容,既做到“内容具体”,又符合题干“概括 准确,分条表述”的要求。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对以上提取出来的要点进行加工,梳理作答逻辑,整理成条理清晰的作答内容。用词需简练,要注意字数不能超过题目规定的200字。 【参考答案】 这是一场精彩纷呈的制造业盛会: 亮点一:世界领先技术“触手可及”。国内外一批行业领先的高精尖新技术新设备集中亮相。 亮点二:亲身体验3D激光打印人体模型。首次设立3D打印技术和设备展区,多展位充分满足观众需求。 亮点三:看机器人现场跳街舞。国内外顶尖智能工业机器人闪亮登场,带来精彩表演赛和街舞秀。 亮点四: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集体亮相。首设宽阔高新技术装备展区,多地高新技术企业携新技术产品入驻。 四、阅读“给定资料4”,谈谈你从中国高铁、中兴通讯和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中能分别获得哪些启示?(20 分) 要求:(1)紧扣材料,重点突出;(2)观点明确,表达有条理;(3)不超过500字。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淸题意 通过阅读题目可知,本题的作答范围为“给定资料4”,作答任务是分析中国高铁、中兴通讯和中国装备制造业三个事例,并从中得到启示。作答此题要紧扣材料,重点突出;观点明确,表达有条理。字数不超过500字。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 阅读“给定资料4”,发现材料分为A、B、C三则,A谈的是中国高铁,B谈的是中兴通讯,C谈的是中国装备制造业,三则事例之间为并列关系,没有直接联系,所以作答时应该彼此独立。 材料A从动车事故引入,突出了中国高铁浴火重生走向世界的过程。材料A第三段提到“中国高铁目前已具备性价比、技术、安全性等三大优势”;材料A第四段提到安伊高铁采用欧洲标准,监理和业主都对技术资料、 图纸设计、施工管理、安全质量要求严格。这两段材料侧面反映出中国高铁在事故后高度重视技术的安全性。 材料B从飞机上使用4G技术的事例引入,体现了中兴通讯取得的成绩。材料B第三段提到“中兴手机能够在海外取得成绩最大的原因是产品有创新、有亮点”直接表明了中兴通讯的发展特点一产品有创新、有亮点。材料B最后一段,通过德国第三大运营商EPLUS公司首席技术官的话也指出“中兴通讯公司已不再是单纯的加工制造,今天的中兴既可以产出优质的‘中国制造’,更可以创出独特的‘中国智造’”。 材料C介绍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材料C第二段提到,中国拥有比较成熟、完备的装备制造业,特别是在核电和电力、公路、港口、电信等领域,技术装备实力雄厚。材料C第五段提到“个性化的定制和服务是 国盾构掘进机与国际‘巨头’竞争时的一张‘王牌’”“他们的服务是全方位的”。材料C倒数第二段提到“中铁装备盾构产品的整体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个别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领先”。由此可以看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特点:技术发展与服务优化相结合。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对以上提取出来的要点进行加工,注意作答时既要观点明确,启示要点一目了然,又要符合紧扣材料的要求,不可超越材料大谈特谈。 【参考答案】 从三个发展实例中,我们能分别获得技术先进性必须与安全性并重、产品必须有创新和亮点、先进技术与个性化服务相结合打造核心竞争力三点启示。具体可从三方面来看: 第一,技术的先进性必须与安全性并重。中国高铁项目一度因忽视安全性引发事故,后来高铁之所以能够 实现“走出去”的突破,关键在于破解了客户对技术安全性、可靠性的忧虑,实现了技术、安全、性价比三者的平衡。实践证明,技术发展要成功必须把安全性摆在与先进性并重的位置,切实保证安全质量。 第二,高技术产品必须有创新和亮点。中兴通讯能够跃居全球第四大手机制造商的地位,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产品有创新、有亮点。这启示我们,发展高技术要把创新与特色作为核心策略,提高创新能力,打造产品亮点, 既产出优质的“中国制造”,又创出独特的“中国智造”。 第三,科技产业发展要以先进技术与个性服务相结合打造核心竞争力。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国际上具有一定 的竞争力,原因在于技术发展与服务优化相结合,依托国家完备的工业体系和产业链,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以先进技术为硬实力后盾。同时,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以优质服务为软实力基础。这启示我们要软硬兼施,打造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给定资料6”中划线句子写道:“‘科技的生命化’,已成为现实世界无法根除的特征。科技将具备人性。” 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社会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明确、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写作思路】 本题为给出写作话题的自由命题作文。我们在文章开头需要引出题目中的话语,并适当分析,由此提出自己的论点。 “‘科技的生命化’已成为现实世界无法根除的特征。科技将具备人性。”出现在“给定资料6”中,联系题目和材料,我们可以确定这句话告诉我们i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生命化必将到来。 “给定资料5”中提到观察家认为,未来科技最关键的发展方向是走人性化之路”“人性化的科技因此是在科技和人文、个性化与大众化、商业目标和社会使命之间去追求平衡,这种平衡不仅是一种美,也是一种智慧和态度”。“给定资料6”中提到倡导‘科技是第三种文化’的思想家们却更倾向于绕过中间人,致力于用关注知识的读者们能够理解的形式,向公众传达他们最深邃的思想”。可以对这些资料进行总结,作为写作这篇文章的分论点。 【参考例文】 生命化是合乎伦理的科技发展方向 未来学家凯文·凱利在回答技术与人性的关系问题时指出:“科技的生命化,已成为现实世界无法根除的特征。科技将具备人性。”生命化不仅是科技的一个本质特征,而且是符合伦理的未来科技发展方向,用人类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主导科技的发展,将给人类生活带来新的本质变化。 科技生命化反映出科技具有生命特征。科学思想家们说,技术是进化的延伸,也是进化过程,科技本身是一 种生命。按照卡尔·波普的科学知识增长论,科学像生命那样在不断生长,科学知识的内容不断增长,研究范畴不断扩展,研发层次不断提升,更新速度甚至超过生命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富兰克林就预感到:“将来人类的知识将会大大增长,今天我们想不到的新发明将会屡屡出现。”在他逝去的200年间,电话、汽车、电脑、互联网堪称现代四大发明。我们完全可以断言,未来数百年,还会有超越当前知识极限的科技成果产生,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也许人类可以像《星际穿越》那样穿越黑洞,找到新的桃花源,这是科技以其内生增长活力拓展其生命宽度的规律。 科技生命化蕴含着伦理要求。在科学思想家看来,科技与人性是统一的,人性内在包含于科技之中,因而科技有智慧、有价值判断,也应该有情感。科学的智慧首先体现在理性与蒙昧的对立,宗教裁判所可以烧死布鲁诺,却无法阻止他的思想打开人类眼界。科学越发达、知识越普及,人的行为就越理性。正是对厄尔尼诺现象与人类行为关系的研究,使生态文明理念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有科学精神的人开始节制自己的行为。科学所具有的理性、客观、无私特性能够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界的协调,保障人类整体利益,这是科学最大的伦理价值所在。 未来生命化的科技发展必须符合伦理要求。无论按科学自身生长规律还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未来生命化的科技发展都必须符合伦理要求,引领人类社会向更加健康的方向演进。从伦理的角度来看,以汽车技术为例, 我们能看出科技发展有三个层次:低层次仅追求效率,如汽车的快、多,随冬带来了交通拥堵、大气污染和健康层次开始追求质量,如不断提高排放标准并发展新能源车型;高层次的科技发展必然关注人性需求, 把生命关怀和生态理念躲入于科技发展之中,有效破解“所有人都开车的个体利益最大化,造成所有人都堵在路上的整体利益最小化”这一“囚徒困境”,开发汽车的替代工具,倡导无车社会。符合全局观、公益观、生态观等价值观的科技发展,能促进所有人利益的增长,催生新的社会生活形态,也必将促进科学自身生命的成长。 21世纪,随着人类转基因、克隆人等技术的突破,科学伦理问题将越来越突出。而整体感和全局观的缺失,是造成科技发展偏差的最根本原因。罗马俱乐部的一系列研究启迪人们深刻反思,找出解决未来发展问题的正确思想,达成共识——为人类的共同利益规划发展。只有站在讲人性、讲道德、讲大局的高度谋求科技发展,对人类的命运负责,才能避免科技进步的风险,保证科技始终沿着为人类服务的正确轨道健康发展。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veG0KKK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