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医药卫生
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与程度()。A.生物利用度B.生物半衰期C.表观分布容积D.速率常数E.清除率
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与程度()。A.生物利用度B.生物半衰期C.表观分布容积D.速率常数E.清除率
admin
2020-12-24
39
问题
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与程度()。
选项
A.生物利用度
B.生物半衰期
C.表观分布容积
D.速率常数
E.清除率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要点是“药动学参数”。(1)生物利用度(BA)是指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与程度。制剂的处方与制备工艺等因素能影响药物的疗效,含有等量相同药物的不同制剂、不同药厂生产的同一种制剂,甚至同一药厂生产的同种制剂的不同批号间的临床疗效都有可能不一样。生物利用度是衡量制剂疗效差异的重要指标。(2)生物半衰期指药物在体内的量或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常以t
1/2
表示,单位取“时间”。生物半衰期表示药物从体内消除的快慢,代谢快、排泄快的药物,其t
1/2
小;代谢慢,排泄慢的药物,其t
1/2
大。t
1/2
是药物的特征参数,不因药物剂型、给药途径或剂量而改变。但消除过程具零级动力学的药物,其生物半衰期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取决于剂量的大小。在药物剂型选择与设计、临床用药方法确定等过程中,t
1/2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维持疗效,半衰期短的药物需频繁给药。(3)表观分布容积是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间相互关系的一个比例常数,用“V”表示。它可以设想为体内的药物按血浆浓度分布时,所需要体液的理论容积。(4)速率常数: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大多属于一级速率过程,即过程的速度与浓度成正比。速率常数用来描述这些过程速度与浓度的关系,它是药动学的特征参数,如表征药物吸收过程的吸收速率常数k
a
,表征药物消除过程的消除速率常数k和表征药物在尿中排泄快慢的尿排泄速率常数k
e
。在临床上,针对药物而言,其速率常数越大,表明其体内过程速度越快。速率常数的单位是时间的倒数,如min
-1
或h
-1
。药物从体内消除的途径有肝脏代谢、经肾脏排泄和胆汁排泄等。药物消除速率常数是代谢速率常数k
b
排泄速率常数k
e
及胆汁排泄速率常数k
bi
之和。(5)清除率是单位时间从体内消除的含药血浆体积,又称为体内总清除率(TBCL),清除率常用“CL”表示。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xLcaKKKQ
相关试题推荐
关于肺部吸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肺部给药吸收迅速B.肺部给药不受肝脏首过效应的影响C.药物的脂溶性、脂水分配系数和分子量大小影响药物的吸收D.脂溶性药物易
下列属于药物剂型对药物活性影响的是A.按零级速率释放,血药浓度达到恒定水平发挥持久药效的控释制剂B.按一级速率释放,血药浓度达到稳定水平发挥较长时间药效的缓释
骨架型缓、控释制剂包括A.分散片B.骨架片C.泡腾片D.压制片E.生物黏附片
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A.干扰细胞物质代谢过程B.对酶有抑制或促进作用C.作用于细胞膜D.不影响递质的合成、贮存、释放E.可影响递质的合成、贮存、释放
具有二氢吡啶结构,不具有手性,与柚子同服,血药浓度增高,有光催化的歧化反应的药物为
具有芳氧戊酸结构,非卤代降血脂药物为
弱碱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A.极性大B.极性小C.解离度大D.解离度小E.脂溶性大
临床应用外消旋体,体内无效的左旋体能自动转化为右旋体发挥作用的药物是A.阿苯达唑B.奥沙西泮C.布洛芬D.卡马西平E.磷酸可待因
药品检验时主要采用免疫法、色谱法检验的是A.非无菌药品的微生物检验B.药物的效价测定C.委托检验D.复核检验E.体内药品的检验
体内发生丙硫基氧化成亚砜,具有更高活性的药物是A.阿苯达唑B.奥沙西泮C.布洛芬D.卡马西平E.磷酸可待因
随机试题
学生在课前借助网络平台观看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分组讨论,合作探
伤寒患者可见的面容是 A、急性热病容 B、慢性病容 C、无欲貌 D
项目监理机构施工阶段投资控制的主要任务有()
10kV及以下配电所、变电所的高压及低压母线,当供电连续性要求不是很髙时,宜采
不属于MMPI因子结构的是()。
连接重要政治、经济中心,四车道年平均日交通量为15000~30000辆的公路为(
证券公司接受()为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客户的,应当对相关专门账户进行监控,并对客户身
学生在学习上希望获得好名次,其学习动机是( )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是()A.牙龈卟啉单胞菌B.变形气型球菌C.柯萨奇病毒A4D.柯萨奇病毒A16E.HSV
证券投资基金存在的风险主要有()。 Ⅰ.市场风险 Ⅱ.管理能力风险 Ⅲ.改制风险 Ⅳ.技术风险A、Ⅰ.Ⅱ.B、Ⅰ.Ⅱ.Ⅳ.C、Ⅱ.Ⅲ.Ⅳ.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