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学历提升
甲素知乙家有钱,且每天白天只有一老妇看家,遂起抢劫意念。为使抢劫顺利,甲先盗窃军用手枪1支,子弹10发。一切准备就绪后,将枪弹藏于身上,来到乙家。时逢老妇...
甲素知乙家有钱,且每天白天只有一老妇看家,遂起抢劫意念。为使抢劫顺利,甲先盗窃军用手枪1支,子弹10发。一切准备就绪后,将枪弹藏于身上,来到乙家。时逢老妇...
admin
2020-12-24
43
问题
甲素知乙家有钱,且每天白天只有一老妇看家,遂起抢劫意念。为使抢劫顺利,甲先盗窃军用手枪1支,子弹10发。一切准备就绪后,将枪弹藏于身上,来到乙家。时逢老妇偶然外出,甲撬门入室,发现室内无人,于是窃得现金及其他财物总价值1万余元。正准备逃离时,老妇回来,甲遂开枪致老妇重伤后,逃离现场。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甲的行为属于罪数形态中何种犯罪形态?
(2)该犯罪形态的处断原则是什么?
(3)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定罪?
选项
答案
解析
(1)甲的行为属于犯罪形态中的牵连犯。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即本罪),而方法行为(手段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即他罪)的犯罪形态。甲盗窃军用枪支的行为是抢劫行为的手段行为,因此甲的行为属于犯罪形态中的牵连犯。 (2)牵连犯的处断原则是择一重罪处罚。牵连犯实际上是数行为犯数罪,但鉴于其数行为间存在牵连关系,数罪并罚显得过重,所以一般按择一重罪处罚的原则处理。但是法有特别规定的除外。如为骗取保险金而杀害被保险人、放火烧毁保险标的,又构成故意杀人罪或放火罪的,虽为牵连犯但应数罪并罚。本案不属于法有特别规定的情形,因此对甲的行为按抢劫罪一罪处罚。 (3)对甲的行为应依抢劫罪定罪。根据《刑法》第269条规定,在盗窃过程中为抗拒抓捕或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甲窃得现金及其他财物总价值1万余元后正准备逃离时,老妇回来,遂开枪致老妇重伤后,逃离现场。此时甲的盗窃行为转化为抢劫行为,应按照抢劫罪定罪处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3Hr0KKKQ
相关试题推荐
基金监管只有以有效地()为切入点和着力点,才能切实保护投资人及相关当事人合法权益。A.保护投资人B.规范证券投资基金活动C.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D.促
中央银行被称为“最后贷款人”的原因在于,商业银行一般只把向中央银行借款作为融资的最后选择,只有在通过其他方式难以借到足够的资金时,才会求助于中央银行。()
托当事人至少包括(),从而区别于只有两方当事人的合同关系。A.委托人B.保险人C.被保险人D.受益人E.受托人
只有政策性银行才能够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
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规定的应当向监管机构报送的重大操作风险事件的有( )。A.抢劫商业银行或运钞车、盗窃银行业金融机构现金5
抢劫商业银行或运钞车、盗窃银行业金融机构现金30万元以上的案件,诈骗商业银行或其他涉案金额1000万元以上的案件当向监管机构报送。()
外部事件引发的操作风险包括()。A.外部欺诈盗窃B.洗钱C.内部欺诈D.违反系统安全E.监管规定
下列属于由外部事件引发的操作风险的是()。A.外部欺诈/盗窃B.业务外包C.监管规定D.自然灾害E.恐怖威胁
下列关于操作风险的人员因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内部欺诈原因类别可分成未经授权的活动、盗窃和欺诈两类 B违反用工法造成损失的原因包括劳资关系、...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只有男女双方都同意离婚,经向乡苏维埃登记,方可离异。( )
随机试题
某公司是一家以承接国外订单为主要业务的机械加工企业。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
患者,男,55岁,因吞咽哽噎感半年来院就诊,目前仅能进半流质食物。经诊断为食管癌
治疗小儿腹痛脾胃虚寒证首选
可行的培训目标必须符合的基本条件包括()。
何药可诱发或加重支气管哮喘 A肾上腺素 B普萘洛尔 C酚苄明
股票的市场价格主要由股票的内在价值所决定,同时也受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中最直接
我国为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为核心,有序推进物联网持续健康发展。A.培育产业B.突破关键技术C.保障
知识点:初产妇21岁C胎盘剥离不全 初产妇,21岁,胎儿娩出后两分钟出现多量阴道流血。最有可能的诊断是A.凝血功能障碍B.阴道静脉破裂C.盘剥离不全
关于产褥感染的细菌及病原,哪项是错误的A.大肠埃希菌是菌血症和感染性休克最常见的病原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因能产生青霉素酶,易对青霉素耐药C.支原体和衣原体不
利用明显线索改变求助者的非适应性行为,建立新的适应性行为的疗法是()。 (A)阳性强化法(B)消退法(C)代币管制法(D)行为渐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