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财务会计
美国人玛丽被派到中国工作,每月玛丽取得来自中国境外的所得折合人民币25000元,其中中国境内公司负担10000元;来自中国境内的所得为40000元人民币,...
美国人玛丽被派到中国工作,每月玛丽取得来自中国境外的所得折合人民币25000元,其中中国境内公司负担10000元;来自中国境内的所得为40000元人民币,...
admin
2020-12-24
39
问题
美国人玛丽被派到中国工作,每月玛丽取得来自中国境外的所得折合人民币25000元,其中中国境内公司负担10000元;来自中国境内的所得为40000元人民币,其中美国的派遣公司负担12000元。同时,玛丽在美国每月取得1000美元的租金收入(假设1美元=7元人民币)。
①若一个纳税年度内玛丽在中国境内居住时间不超过90日或183日(税收协定),每月应就哪些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②若一个纳税年度内玛丽在中国境内居住时间超过90日或183日(税收协定)但不满1年,每月应就哪些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③若玛丽在中国境内居住时间满1年但不超过5年,每月应就哪些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④若玛丽在中国境内居住时间已满5年,第6年在境内居住满1年;则第6年每月应就哪些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选项
答案
解析
①若一个纳税年度内玛丽在中国境内居住时间不超过90日或183日(税收协定),每月应就来自中国境内的所得,由境内公司负担的部分28000元(40000-12000)纳税。 ②若一个纳税年度内玛丽在中国境内居住时间超过90日或183日但不满1年,每月应就来自中国境内的全部所得40000元纳税。 ③若玛丽在中国境内居住时间满1年但不超过5年,每月应就来自中国境内的全部所得,加来源境外、境内公司负担部分50000元(40000+10000)纳税。 ④若玛丽在中国境内居住时间已满5年,第6年在境内居住满1年,则第6年每月应就全部境内外的所得72000元(40000+25000+1000×7)纳税。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CqMKKKKQ
相关试题推荐
甲公司系2017年12月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对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均会产生暂时性差异,当期...
甲公司系2017年12月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对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均会产生暂时性差异,当期...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増值税税率为13%,期初无留抵増值税税额,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甲公司2019年1月份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1...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増值税税率为13%,期初无留抵増值税税额,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甲公司2019年1月份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1...
下列关于利用现金流量折现模式对目标公司的价值进行评估时,折现率的选择的表述正确的有()。A.在收购情况下通常采用并购重组后企业集团的加权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B.
甲上市公司自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对外报出日之间发生的下列事项中,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事项中的非调整事项的有()。A.上年售出并已确认收入的存货发生退回
某公司在2017年6月1日购买一台设备,成本为1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500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日。2019年12月31日减值...
某公司当前总资本为32600万元,其中债务资本20000万元(年利率6%)、普通股5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当前市价6元、资本公积2000万元,留存收益5...
甲公司于2012年1月1日购入一项无形资产,初始入账价值为300万元。该无形资产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采用直线法摊销。该无形资产20...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甲公司委托乙公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代为加工一批属于应税消费品的原材料(非金银首饰),该批委托加工原...
随机试题
下列关于企业年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管理人与托管人
高科技在医学中应用所产生的伦理正效应集中体现在 A.使临床诊断质量不断提高
严重雾霾天气:重点检查绝缘子无爬电痕迹。
一个同学在深情的读作文,我的爸爸,然后这时候一个同学说他的作文是假的,他
二尖瓣的解剖位置是
后头痛除主穴外,应配用的穴位是
沪深券交易所在闭市后,会按约定将证券交易数据传输给中国结算公司沪深分公司;中国结
KDJ指标的计算公式考虑了()因素。
胸部触诊语音震颤减弱的是A,肺脓肿 K.肺梗死 C.阻塞性肺气肿 D.空洞型肺结核 E.支气管肺炎
确定内部控制测试的抽查范围时,可选择的方法是()。A、实地观察法 B、证据检查法C、经验估计法 D、重复执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