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的产生背景和最终结局。

Loveyou2019-12-17  15

问题 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的产生背景和最终结局。

选项

答案

解析【答案要点】(1)两次运动的背景:第一次鸦片战争耗费了清政府大量的军费,加之战敗后的赔款,这笔相当庞大的战争费用相当于国库两年多的财政收入,清政府能做的就是加重对下层人民的压榨,肆意的搜刮。各层官吏在征收赋税时层层盘剥,巧立各种名目,中饱私嚢。而且地方的绅责与官僚勾结在一起,对人民进行敲诈勒索。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两广地区、湖南等地是征兵、征粮最多的地方,战后,一些遣散的乡勇与破产农民、手工业者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上述内容都为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提供了相当有利的条件。19世纪末,尤其是甲午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加剧,并逐渐深入中国的腹地。在战争、经济侵略的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通过教会对中国进行思想文化方面的渗透。这一时期全国各地爆发为数众多的教会与民众的冲突,民间的团体开始活跃起来,秘密结社兴起,由于下层民众盲目地将洋人与清政府统治集团区别对待,所以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2)两次运动的结局:太平天国在军事斗争取得一系列的胜利的同时,内部领导集团却在发生着不利的变化,尤其是在定都天京后,安逸的生活滋生了他们对权力和享受的追求,起义初期的朴素思想荡然无存,而且在领导集团内部矛盾重重,斗争日益尖锐。天京变乱和石达开的敗亡,对太平天国的力量都是巨大的内耗,特别是太平天国内部的士气相当低落,人心涣散,太平天国从此由盛转衰,并给清政府的反扑创造了机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经历了一系列的权力斗争,一方面,清政府不必再为对外战争和内部斗争分心,可以集中精力对付太平天国;另一方面,慈禧排除异己,独揽大权,调整了对外关系,力图借用洋人的力量剿灭太平天国,而英、法、俄等国为了维护各自的在华利益,也乐于提供武力支持,这样就有了所谓的“借师助剿”,同时,清政府还重用汉族的官僚地主,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受到重用,都身居要职。中外势力勾结在一起,向太平天国发动如潮的攻势,太平天国的衰势已无可挽回,最终覆亡。太平天国的失敗,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定都天京后统治集团内部开始腐化堕落,争权夺利导致内耗惨重,反清的堡垒从内部开始瓦解;其次,太平天国后期,宗教迷信活动盛行,一些极端的政策违背了起义时的初衷,对群众的号召力迅速减弱,并损害了群众的一些利益,使得太平天国开始丧失政权基础;另外,就是太平天国后期面对的敌人较为强大,以旧式农民起义建立的太平天国,抵抗中外相勾结反动势力的可能性不大。义和团运动给予侵华势力以沉重的打击,在阻击八国联军的过程中,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暴露于国人面前,于是在庚子国难后,人们开始寻求反清或是变法图存的道路,从这一方面来看,义和团运动给日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一定的启示。但是义和团运动无论是组织方式还是斗争的手段和武器,没有一点能体现先进性,都是旧式农民运动的翻版,无疑对帝国主义的强大势力构不成实质威胁,而且运动的盲目性导致了他们对所有外来事物的排斥,轻易接受了清政府的安抚,最终被利用和出卖,失败也就在所难免。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ElGNKKK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