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财务会计
甲花4万元收买被拐卖妇女周某做智障儿子的妻子,周某不从,伺机逃走。甲为避免人财两
甲花4万元收买被拐卖妇女周某做智障儿子的妻子,周某不从,伺机逃走。甲为避免人财两
恬恬
2019-12-17
42
问题
甲花4万元收买被拐卖妇女周某做智障儿子的妻子,周某不从,伺机逃走。甲为避免人财两空,以3万元将周某出卖。(事实一) 乙收买周某,欲与周某成为夫妻,周某不从,乙多次暴力强行与周某发生性关系。(事实二) 不久,周某谎称怀孕要去医院检查,乙信以为真,周某乘机逃走向公安机关报案。警察丙带人先后抓获了甲、乙。讯问中,乙仅承认收买周某,拒不承认强行与周某发生性关系。丙恼羞成怒,当场将乙的一只胳膊打成重伤。乙大声呻吟,丙以为其佯装受伤不予理睬。(事实三) 深夜,丙上厕所,让门卫丁(临时工)帮忙看管乙。乙发现丁是老乡,请求丁放人。丁说:“行,但你以后如被抓住,一定要说是自己逃走的。”乙答应后逃走,丁未阻拦。(事实四) 关于事实一的定性,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2011年)
选项
A.甲行为应以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与拐卖妇女罪实行并罚B.甲虽然实施了收买与拐卖二个行为,但由于二个行为具有牵连关系,对甲仅以拐卖妇女罪论处C.甲虽然实施了收买与拐卖二个行为,但根据《刑法》的特别规定,对甲仅以拐卖妇女罪论处D.由于收买与拐卖行为侵犯的客体相同,而且拐卖妇女罪的法定刑较重,对甲行为仅以拐卖妇女罪论处,也能做到罪刑相适应
答案
CD
解析
本题考查拐卖妇女罪。 A项,《刑法》第241条第5款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又出卖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四十条(拐卖妇女罪)的规定定罪处罚。”故A项错误,不当选, B项,这里的两罪并没有牵连关系,本案中,收买并非为了出卖,即收买行为既非出卖行为的手段行为也非原因行为,出卖是收买行为完成后临时起意的。故B项错误,不当选。 C项,《刑法》第241条第5款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又出卖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四十条(拐卖妇女罪)的规定定罪处罚。”故C项正确,当选。 D项,收买被拐卖妇女罪与拐卖妇女罪侵犯的都是妇女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侵犯的客体相同,但是基于刑事政策的考虑,前者法定最高刑仅为3年有期徒刑,后者法定最低刑为5年有期徒刑,最高为死刑。后罪明显偏重,两罪仅按照后罪处罚也符合惩罚犯罪、保护法益的要求,符合罪刑均衡。根据刑法的规定,收买后又拐卖的,只以拐卖妇女罪论处。因此,只以拐卖妇女罪论处,也能做到罪刑相适应。故D项正确,当选。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QRoEKKKQ
相关试题推荐
甲烟草公司2019年7月收购一批晾晒烟叶,支付收购价款为234万元,同时支付了价
南宋时,霍某病故,留下遗产值银9000两。霍某妻子早亡,夫妻二人无子,只有一女霍
甲花4万元收买被拐卖妇女周某做智障儿子的妻子,周某不从,伺机逃走。甲为避免人财两
甲花4万元收买被拐卖妇女周某做智障儿子的妻子,周某不从,伺机逃走。甲为避免人财两
乙基于强奸故意正在对妇女实施暴力,甲出于义愤对乙进行攻击,客观上阻止了乙的强奸行
儿子认为,父亲所述应理解为母亲应该继承属于父亲那部分房产的一半,而不是整个房产的
梁某欲将儿子转到离家较近的学校上小学,学校要求其提供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梁某找到
D县公安机关接到有关陈某、刘某、卞某合伙拐卖妇女的报案,依法对报案材料进行立案前
周某系H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2006年从H市中级人民法院辞职。下列关于周某的活动
王某在世时留下遗嘱,去世后将财产全部交给妻子刘某继承,并到公证处进行了公证。不想
随机试题
药物从注射剂中的释放速率最快的是 A.O/W乳剂 B.油混悬液 C.水混悬
租赁合同到期,合同自行终止,承租人需要继续租用的,应当在租赁期限届满前()个月
药用辅料的作用有
买入并持有策略、恒定混合策略、投资组合保险策略不同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中
口腔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没有
混凝土喷射方式,描述错误的是()A.根据混凝土搅拌方式及压送方式不同,大体分为干式与湿式两种B.干式是将水泥及集料干拌后加速凝剂,用压缩空气压送至喷嘴,在喷
科学家利用蝙蝠的飞行原理发明了雷达和声呐,其中促进科学家解决问题的主要因素是()。 A.问题表征 B.迁移 C.定势 D.原型启发
患者,男,50岁。患高血压病5年,曾先后服用利尿剂类、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滯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类抗高血压药物,但血压仍持续170/105-1...
下列属于钢筋焊接接头的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是( )A.拉伸试验B.抗压试验C.抗剪试验D.弯曲试验E.抗扭试验
在进行市场预测时,必须收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并且要求做到数据和资料的正确。这里所说的正确是指数据和资料必须是()。A:一字不漏的B:客观存在的真实情况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