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某大型建设工程,建筑面积27655m2,地下2层,地上8层,框架

昕玥2020-05-20  41

问题 <P>【背景资料】</P><P>某大型建设工程,建筑面积27655m<sup>2</sup>,地下2层,地上8层,框架剪力墙结构,采用筏形基础,底板厚度为150cm,混凝土强度等级C35。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几个事件:</P><P>事件一:底板工程在夏季,为控制底板中裂缝的产生,拌制水泥时采用了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且在混凝土中加入了缓凝剂,混凝土浇筑24小时后,施工单位对其采取了覆盖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为14D。  </P><P>事件二:工程施工到顶层时,施工单位搭设的脚手架达到了设计高度,为抢施工进度,施工单位在未对脚手架进行检查和验收的情况下擅自违规使用,导致脚手架发生了倒塌,造成施工作业人员5人死亡,3人重伤。   </P><P>【问题】    </P><P>1.事件一中,底板混凝土的覆盖浇水养护时间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理由。</P><P>2.事件一中,对于底板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方法有哪些?</P><P>3.事件二中,该工程这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起事故属于哪一类安全事故等级?  </P><P>4.事件二中,对于脚手架一般在什么阶段需要进行检查和验收?</P>

选项 <P>1.事件一中,底板混凝土的覆盖浇水养护的开始和持续时间都不正确。理由:混凝土现场的养护方法一般为自然养护,对于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在混凝土终凝前(一般为混凝土浇筑完毕后8~12h内),开始进行自然养护。养护持续时间如下,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于有抗渗性能要求的混凝土,其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对于采用矿渣、火山灰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其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1D。</P><P>2.底板由于厚度为150cm,因此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常用措施:①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矿渣水泥拌制混凝土,并适当使用缓凝减水剂。②在保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前提下,适当降低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③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混凝土内外的温差(当设计无要求时,控制在25℃以内)。如降低拌和水温度(拌和水加冰屑或用地下水);骨料用水冲洗降温,避免曝晒。④及时对混凝土覆盖保温、保湿材料。⑤可预埋冷却水管,通入循环水将混凝土内部热量带出,进行人工导热。</P><P>3.事件二中,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在没有对脚手架进行检查和验收的情况下,违规使用脚手架,最终导致脚手架失稳倒塌。根据规定,死亡5人,重伤3人,属于较大事故。</P><P>4.脚手架一般在下列阶段需要进行检查和验收:(1)基础完工后及脚手架搭设前;(2)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3)每搭设完6~8m高度后;(4)达到设计高度后;(5)遇有六级强风及以上风或大雨后,冻结地区解冻后;(6)停用超过一个月。

答案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SUJMKKKQ